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峽時評:從兩岸規劃共同點看“對接”

2011年06月24日 12:45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九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圓滿閉幕,會上聽到最多的是“對接”一詞,人才對接、項目對接、産業對接……“618”為兩岸經濟技術合作搭建了一個平臺,聯想到當下兩岸熱門的話題之一,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黃金十年”相關規劃的對接問題。

  眾所週知,大陸的“十二五”規劃已通過全國“兩會”審議,而臺灣“黃金十年”則是臺當局基於去年島內經濟回暖後提出的施政理念。如果只是認為,臺灣“黃金十年”起跑的時間點碰巧與大陸“十二五”規劃的起點吻合,這是不夠的;應當進一步看到“十二五”規劃和“黃金十年”銜接的共同點,兩岸共同繁榮的願景才能實現。

  在大陸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首次把發展兩岸關係專門列為一章。在這一章節裏,把建立健全兩岸經濟合作的機製作為總體框架,指明瞭今後幾年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發展方向、重點領域和主要內容。臺灣方面提出了開創“黃金十年”的政策藍圖,也把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兩岸的經濟發展規劃都把加強彼此合作列為重要內容,這是前所未有的。

  目前臺灣學界有一觀點,“黃金十年”若離了“十二五”規劃,便沒有了著力點,難以實現。這種觀點並非沒有依據。去年臺灣GDP同比增長10.8%,創下23年新高,與兩岸關係日益密切和ECFA簽訂有很大關係。臺灣經濟成長大部分仰賴出口,去年對大陸出口已超總額的四成,也就是説,臺灣産品10件有4件要賣到大陸。如果臺灣方面能從“黃金十年”的良好開端,真正認識到與大陸“十二五”規劃內在契合的深層意義,這才是我們樂見其成的。

  筆者想説的,不是誰離不開誰的問題,而是共謀發展、互利雙贏的問題。今年五月,在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黃金十年”就是其中的一個議題,雙方形成了共識。兩岸交流合作的關鍵是找到共同點。在大陸“十二五”規劃中,發展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化服務業,與臺灣“黃金十年”提出的六大新興産業、四大智慧産業和十大戰略性服務業有許多共通之處,如綠色能源、電動車、物流服務等,這才是兩岸互補性合作的基礎。只是從兩岸未來發展的産業來看關聯,還是不夠全面,必須從“十二五”時期的發展內涵來看“對接”。大陸“十二五”發展的關鍵詞是“轉型”。大陸由過去的出口導向轉變為內需消費導向,並推動民生與經濟一起發展。而臺灣經濟也是以出口為主。兩岸經濟關聯之緊密,大陸經濟要轉型升級,臺灣經濟怎能自外?還是這個觀點,不是誰離不開誰的問題,而是互為依存,共創雙贏。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