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參賽學生:借助兩岸大賽平臺 探討校企合作新模式

2011年05月18日 14:3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參加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網路商務創新應用大賽的北京交通大學“飛翔De蝸牛”團隊。圖片來源:“飛翔De蝸牛”

 

  台灣網5月18日北京消息 “企業希望通過校企合作更多地為自己帶來效益,而學校側重於提升學生能力,卻不提倡有商業元素入校,兩者之間的矛盾便是當前校企合作的癥結所在。我們希望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來恰當處理各方的利益衝突,進而達到合作雙贏的目的。”此次參加首屆海峽兩岸大學生網路商務創新應用大賽的北京交通大學“飛翔De蝸牛”團隊隊長賈天林在向台灣網記者介紹參賽方案時表示。

  “飛翔De蝸牛”團隊由北京交通大學5位同學組成。思維嚴謹、技術高超的賈天琳負責方案的統籌計劃和文稿的排版美化;思想特立、專業性強的布赫負責財務、物流的寫作;認真細緻、古靈精怪的金華負責人員、戰略、貨源的寫作;聰明伶俐、想法頗多的羅海晗負責方案背景、前景的寫作;見解獨到、創造性強的王璐負責市場、項目的寫作。

  “校企合作的前景巨大,對各自的發展都會有直接的影響,如何處理各方的利益是重點,我們正在不斷嘗試在此方面進行努力。”見解獨到、創造性強的王璐率先拋出了他們此次參賽的方案——校企合作的話題。

  隊長賈天林説,我們的方案就是要在學校與企業間建立合作關係,滿足雙方的不同訴求。大家知道,企業注重的是效益,通過合作為自己帶來收益。學校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提高,但不提倡商業元素入校,這之間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在摒棄讓企業放棄商業化需求的不現實想法後,為了使方案能夠在校園中生根、發芽,我們不斷在校企之間溝通協調,最終決定將企業盈利性的商業目的轉換為公益性的基金處理,而學校通過為企業輸送人才的方式作為回報,這套方案也獲得了雙方的共同認可。

  方案的出爐就像是在談判,羅海晗回憶起參賽的經歷説:“為了得到學校的支援,我們找了專業、學院等各級領導。我們提交的方案被學校推翻了兩次後,經過完善創新才完成了現在這個被認可的模式。不過我們在同企業與學校的交流中,了解到企業的真實想法,也提升了自己的溝通交流水準與實踐動手能力,收穫頗豐。”

  關於實現校企合作中利益的協調分配問題,金華補充講:“我覺得校企合作的主要阻力還是來自於學校的制度,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多和校方、院方溝通,按學校制度來修改方案,在不損害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儘量提高方案的可行性。”。

  “校企合作是一項鄭重的事業,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在協商合作的基礎上努力為社會培養高素質實戰型人才,這應該是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我們希望學校能夠降低對企業入校的門檻限制,而企業也應適當減少盈利的目標,這樣雙方才更容易達成共識。”布赫最後向記者呼籲。(記者 王偉)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