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學者:服務業可望成為兩岸經濟合作新亮點

2011年05月07日 22:0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7日在成都舉行,圖為兩岸學者在“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黃金十年’” 專題研討會現場(台灣網 李徽 攝)

 

 

  台灣網5月7日成都消息  深化服務業合作已成為兩岸業界的共識。在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兩岸學者認為:兩岸在服務業的合作,可以開創一個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創造大量的就業,又可避免貿易不平衡矛盾,成為新的發展動力,有望成為兩岸經濟合作的一個新亮點。


   “十二五時期”大陸産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將為擴大兩岸産業合作的領域與縱深提供重要機遇。臺灣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莊奕琦認為,在結構調整方面,服務業作為擴大內需與調整産業結構的最佳結合點,將是大陸未來尤其是沿海經濟重點發展的方向甚至主導産業。

  他指出:總體看,“十二五時期”大陸處於由工業化加速向服務業逐步轉變的重要時期,而臺灣服務業也有拓展大陸市場的迫切需要,兩岸服務業合作可望成為兩岸經濟關係的新亮點。兩岸服務業合作不僅將大大拓展兩岸産業合作的領域與空間,對於兩岸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也將發揮助推作用。

  但服務業的主要載體為城市,地方上因各自盤踞割據,整體的落實有困難,莊奕琦提出:服務業市場準入將是最重要關鍵,特別是兩岸管理辦法的對接和執行層面的落實。他建議兩岸可以長三角如昆山和平攤島作為兩岸産業合作體制對接的試點。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張冠華指出,兩岸服務業合作應作為未來兩岸産業合作的重點內容,站在一個全局高度上重點加以促進。他認為,ECFA中的服務貿易是重要內容,而且在早收清單中,打破一般慣例加入了服務業內容,這將為兩岸服務業合作提供前所未有的重要條件。而在服務業獲得市場準入後,兩岸各政策法規的體制如何對接,能否實現ECFA後續服務貿易協議與兩岸各自政策環境的接軌,將是關鍵。

  據介紹,臺灣服務業雖已佔GDP的七成,但是臺灣服務業的附加價值及競爭力遠不如製造業,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顧瑩華指出臺灣服務業不強,主要是因為臺灣內需市場小,廠商經營沒有經濟規模效益;大陸服務業落後,則是因為市場進入障礙高,且多被國營企業掌控,因而形成市場的無效率。

  顧瑩華認為:兩岸服務業合作同於製造業,它不是生産和技術的移轉,而是經營模式的創造和複製;它不是加工出口産業,也不是“兩頭在外”,而是服務大陸的消費者,具有甚高的附加價值比率。臺灣服務業在大陸的發展不是“臺灣經驗”的翻版,而是新經驗的累積和新經營模式的創造。它們結合大陸本土的資源,因應市場的特性,發展出新而獨特的經營模式。

  顧瑩華表示:兩岸在服務業的合作,可以開創一個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創造大量的就業,而且不必擔心貿易的不平衡問題,可視作兩岸新的發展動力。(記者 李徽)

 

 

  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7日在成都舉行,圖為臺灣學者莊奕琦在“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黃金十年’” 專題研討會現場發言(台灣網 李徽 攝)

 

 

  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7日在成都舉行,圖為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張冠華在“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黃金十年’” 專題研討會現場(台灣網 李徽 攝)

 

 

  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7日在成都舉行,圖為臺灣學者顧瑩華在“大陸‘十二五’規劃與臺灣‘黃金十年’” 專題研討會現場發言(台灣網 李徽 攝)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徽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