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湘繡“合璧”《富春山居圖》擬捐贈臺灣(圖)

2011年04月16日 09:5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4月15日,在“中國湘繡之鄉”長沙沙坪鎮的一家湘繡工區內,繡師正對照《富春山居圖》合併卷全圖複製件專注刺繡。中新社發 鄧霞 攝

   分別存放于海峽兩岸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殘卷,即將通過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湘繡完成“合璧”。湘繡合併卷繡成後擬捐給臺北故宮博物院,參加今年6月在臺灣舉行的《富春山居圖》兩地真跡聯合展覽。

  湘繡《富春山居圖》由湖南省沙坪湘繡博物館力邀數名湘繡專家和天利湘繡公司的20多位刺繡大師按原圖1︰1的比例繡制。經過近五個月的創作,這幅長達10.08米的湘繡合併卷已基本完工,20日左右即可在長沙封針。

  記者15日走訪這家湘繡公司看到,湘繡工作室內,刺繡師們在長達13米的繡棚前一字排開,正對照《富春山居圖》合併卷全圖複製件專注繡制。

  據沙坪湘繡博物館館長毛勇臻介紹説,繡制《富春山居圖》湘繡合併卷的想法,來源於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10年,溫總理在全國“兩會”上談起《富春山居圖》時表示,希望兩幅畫能合成一整幅,並用“畫是如此,人何以堪”來暗喻兩岸分合。

  繡研組組長、湖南省文博專家魏明表示,該幅湘繡合併卷的難點在於繡線的配色,“不僅要用黑、灰、白三個大色階的繡線達到水墨畫‘墨分五色’的藝術效果,還要用不同紅色的繡線體現原畫上60多方名人印章的深淺、清晰程度。”

  具有660年曆史的《富春山居圖》為元代四大家之首黃公望的傳世畫作,在流傳過程中因遭火劫而分為兩段,前段“剩山圖”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後半段“無用師卷”1948年底被運到臺灣後,一直館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記者 鄧霞)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