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雙重“利好”下的大陸臺資企業前景廣闊

2011年04月09日 08:1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規模空前的第十五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簡稱“臺交會”)8日開幕,來自海峽兩岸及境外的900多家廠商踴躍參展。與會海內外客商對新時期兩岸經貿關係及大陸的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了期待。

  此間分析人士認為,在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期收穫、“十二五”(2011-2015年)規劃正式實施的雙重“利好”之下,兩岸經貿合作與交流深化發展將迎來更大的空間。臺資企業宜把握時機,主動融入大陸“調結構、擴內需”經濟發展步伐,力爭在不斷加劇的全球競爭中,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在大陸的發展先機,共用兩岸“經濟紅利”。

  作為海峽兩岸間最大的機電展覽會,本屆“臺交會”規模再創新高。展會設機床設備、工程機械、儀器儀錶暨工控、工模具泵閥及材料、節能照明5個專業展區;共設展位3250個,展覽規模比去年擴大近三成。參加本屆臺交會的臺灣和臺資企業達248家,展位達439個。

  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認為,本屆“臺交會”既面臨ECFA簽訂後的良好機遇,又趕上“十二五”規劃首年之春風,充分體現了兩岸經貿蓬勃發展的潛力。

  2010年是兩岸經貿合作喜獲豐收的一年。全年兩岸貿易額創歷年新高,達1453.7億美元,同比上升36.9%。兩岸直接、雙向投資亦不斷深化。

  今年1月1日,ECFA早收清單正式生效,為兩岸貿易往來進一步掃除了障礙。目前ECFA早期收穫的執行情況成果初顯,ECFA帶來的諸多利好,正實實在在傳遞到兩岸企業手中。今年1至2月江蘇省共進口臺灣食品217批次,貨值77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11%和106%。近期,福建、甘肅、遼寧等地也相繼為輸臺産品簽發了ECFA原産地證書。

  據臺灣經濟主管部門的相關分析,得益於ECFA帶來的眾多商機,今年臺灣出口增長10%的目標應可達成,吸引民間投資也有望達到1.1萬億元新台幣的規模。

  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會長王遼平出席“臺交會”期間舉行的“海峽兩岸經貿論壇”時指出,ECFA的簽署生效,為兩岸經貿合作消除了障礙,創造出更加寬鬆的環境。今年大陸“十二五”規劃的正式實施,更為兩岸産業合作奠定了更好的環境和基礎。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