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學者共聚綿山探討中華傳統文化 具三大特點

2011年04月01日 08:0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九屆海峽兩岸傳統文化于現代化研討會暨第四屆中國介休清明(寒食)文化節新聞發佈會3月31日下午在山西介休綿山風景區舉行。程濤 攝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王佐書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第九屆海峽兩岸傳統文化于現代化研討會的相關內容。程濤 攝

  第九屆海峽兩岸傳統文化于現代化研討會暨第四屆中國介休清明(寒食)文化節新聞發佈會31日下午在山西介休綿山風景區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葉聖陶研究會副會長王佐書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第九屆海峽兩岸傳統文化于現代化研討會的相關內容,這次研討會有三大特點值得關注。

  王佐書介紹説,這次研討會在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主題下,一共擬定了六個議題,這六個議題是,中華民族共有的傳統節日、法定假日與公共文化服務、全球化下的中國傳統節日、節日文化內涵與歷史文化解讀、寒食清明習俗與現代化進程中的新民俗和過好清明等傳統節日的意義和建議。

  他透露説,本次研討會有三大特點。一是論規格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葉聖陶研究會會長嚴雋琪,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葉聖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羅富和將出席會議並做重要講話。同時,有近20位海峽兩岸文化民俗方面的專家學者將進行主題講演及大會發言,並將對中華民俗文化和節日提出自己獨到見解。二是研討會內容豐富,研討會期間,將有開幕式、主旨講演,大會講演,大會交流,祭祀大典,實地參觀考察以及閉幕式等重要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三是研討會必將結出多種的結果。研討會涉及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揚,也將探討全球化下的中國傳統節日,挖掘節日文化豐富內涵,解讀民俗文化,特別是解讀民俗文化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程濤)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