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青年談兩岸:年輕一代不願為“臺獨”打仗賣命

2011年03月18日 08:0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唯仁者為能以大事小,唯智者為能以小事大。”兩岸的未來都掌握在下一代手中。

  日前,在臺灣舉行的一場青年論壇中,臺灣青年暢談他們眼中的兩岸關係。

  龔佑吟(臺灣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我曾在加拿大求學。我發現,在非華人為主流的多元環境下,不管來自大陸、臺灣或香港,都可感受同文同種、同屬華人的親切感。大家都説兩岸的生活文化有差異,但有那麼不一樣嗎?臺灣青年世代對於大陸13億人口所知有限,應反思如何看到大陸近年發展面貌,否則隨著時間演變,我們引以為傲的“臺灣經驗”價值會愈來愈小。

  蔡宗諭(臺灣大學電信研究所):大陸與臺灣認同的差異之處是被教育塑造出來的,雙方進入彼此生活環境,認識才會愈深入;兩岸青年可以透過交流平臺發聲,討論彼此想法。我認為現階段臺灣維持現狀並不可取,而且年輕一代也不願為爭取獨立打仗賣命;目前統“獨”都只是一極化的論述,兩岸在定位上應建立起新的認同,聚焦于理性討論。

  張鈞凱(臺灣大學政治所研究生):今天的兩岸交流看似無比熱絡,其實脆弱。因為今天臺灣的兩岸政策的實質是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無論是“陸生三法”、“中華發展基金”或是歷史館的“民國百人”票選,其結局都是“一罵就收”。

  對於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無論是李登輝時代的“戒急用忍”、“兩國論”,或陳水扁時期的“一邊一國”、“制憲正名”、“終統”與“廢統”,又或蔡英文時期的“從世界走向中國”、“和而不同”與“和而求同”,其背後的邏輯是一致的,就是去中國化、建立“民主心墻”等冷戰思維。

  張倩瑜(臺灣政治大學廣告係):兩岸認同斷裂、馬當局偏安心態明顯。在全球化、區域整合時代,臺灣應放大自己的格局,思考自己可以在大陸與世界接軌方面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若能把華夏特徵融入西方體制,與大陸相互拉抬走向成熟道路,進而促成兩岸統合或統一,兩岸經驗將會成為世界顯學。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