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拓展兩岸農業合作 臺籍全國人大代表提6點建議

2011年03月10日 23:5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市政協副主席陳耀中作客本網“兩會看兩岸”欄目。(台灣網 田雲鵬 攝)

  台灣網3月10日北京消息  去年,《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對臺灣部分農特産品進入大陸給予稅收減免待遇,這一協議影響如何?兩岸農業合作還有什麼障礙?如何進一步提高兩岸農業的交流、合作?就這些問題,本網記者特別專訪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市政協副主席陳耀中。

  陳耀中表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一協議受到廣大臺胞,尤其是臺灣中南部地區農民的歡迎。目前兩岸農業合作已從初期引進臺灣農業初級産品小規模生産,逐步轉變為引進資金、品種、技術、市場、經營理念等,從種養業向加工運銷以及休閒觀光農業發展,大陸不少省市建立了兩岸農業合作集中區,兩岸農業合作進入新格局。

  “雖然成果喜人,但在調研中確實發現一些問題。”陳耀中説,大陸一些省市的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臺灣農民創業園等基礎設施、配套服務跟不上;兩岸農産品檢驗檢疫標準不一,造成臺灣水果輸入大陸市場不便;海關通關速度緩慢,影響了臺灣弄特産品的品質、保鮮及合同期限;品種和技術交流管理沒有相應的規範等問題,都嚴重阻礙了兩岸農業合作。

  為了進一步拓展兩岸農業合作,使惠臺政策進一步落實,同時帶動大陸農業産業升級和農民增收,陳耀中提出6條具體建議:

  一、加大對大陸各地臺灣農民創業園和農業合作集中區扶持力度,大陸有關部門應儘快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扶持和規範。支援並指導在大陸生産經營的臺灣農民和臺商農産品加工企業、兩種培育企業等在農村土地上建設集約高效的農業基地,並在銷售農産品及良種推廣方面機遇輔導宣傳推介,給予一定的財政資金支援。

  二、允許臺灣地區地方農會組織派人進入大陸臺灣農業合作集中區和農民創業園、設立輔導機構。

  三、對臺灣農特産品通關檢驗提供更便捷的管道,縮短通關時間。

  四、確保農産品及種源的品質和安全,建立兩岸有關部門對接和協調平臺,加強兩岸農産品貿易往來在農産品檢驗檢疫、種源交換等方面的溝通協商,共同保護智慧財産權和專利權。

  五、大陸有關部門及赴臺團組要把惠臺政策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公信力。

  六、支援幫助大陸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行業協會和臺灣相關農業組織、行業協會進行交流合作,提高合作層次。同時,在合作中指導大陸農戶與臺商發展産權關係的利益聯結方式,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用”的利益共同體,從而促進長期合作。(記者 董潔)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市政協副主席陳耀中作客本網“兩會看兩岸”欄目。(台灣網 普燕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