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女記者辭百萬年薪工作 四川麻風村支教十多年

2011年02月24日 08:3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張平宜

  臺灣女記者張平宜辭去百萬年薪工作,放棄原本衣食無憂的優越生活,投身四川涼山一個麻風康復村的教育事業。為了讓那些與世隔絕已久的孩子能儘快地融入現代社會,她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努力。

  初見

  黑暗村落被人刻意遺忘

  張平宜原是臺灣《中國時報》的資深記者,過著優越的生活。她在臺灣的家是一棟4層樓的山邊別墅,家中有一個傭人。11年前,張平宜來到四川省西部一個叫大營盤的小村莊。這兒曾被人稱為“隱形的村落”。從1959年開始,因為麻風病的蔓延,當地政府在此建立了麻風康復村,對麻風病人實行隔離集中的治療,並持續了半個多世紀。

  “那真是個被刻意遺忘的黑暗角落。”張平宜説。儘管已經過去了10多年,第一次進入麻風康復村的情景,張平宜依然歷歷在目。在村子裏,張平宜看到,許多麻風病患者只能拖著殘缺的四肢在地上爬行,身後帶出一道道血痕,在自己的採訪筆記裏,她這樣描述道:“他們的肢體被細菌吃掉了,就好像蠟燭燃燒後融化變形。”

  村莊裏到處都是遊蕩的孩子,他們不再有父輩那可怕的疫病,眼神裏流露出野性的天真。村子裏唯一的小學,在海拔1800米的山上。教室是兩間破土房子,沒有一扇完整的窗戶。學校的招牌,是小偷唯一看得上的財産,早已被盜。這裡擠著70多個學生,大部分只能站著聽課,孩子們的臉都很臟,“臟到只能看見兩顆眼珠子”。張平宜向老師許諾:“你留下來,我去籌錢蓋一所新的學校。”

  建校

  女記者辭職奔波募款

  張平宜在臺灣寫文章募款,到處演講、賣書,或是帶著醫生丈夫每月給的1萬元新台幣零花錢坐計程車,去試圖説服潛在的資助者。她帶著這樣一點一滴積攢起來的善款,回到大營盤,當上了新教學樓的“監工”。每一天,她都要在縣城賓館和大營盤村之間顛簸的土路上來回往返。因為學校沒有廁所,這個有點潔癖的女人常常一整天不敢喝水。如果內急,就小跑半個小時到鄰村,借用“豬圈隔壁的廁所”。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