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北京廟會跨海登寶島 兩岸民俗交流賀新春

2011年02月08日 07:5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這次不用坐飛機就可以吃到了!”農曆正月初五,“2011海峽兩岸民俗廟會”正式在臺中開幕,一位從彰化趕來的女士在北京小吃攤前一邊品嘗豌豆黃一邊笑著説,而記者見她手裏已經拎了一袋剛買的小吃。

  廟會是中國人傳統的節日形式之一,在海峽兩岸雖然形式不完全相同,各具特色,但都深受兩岸同胞喜愛。例如,在北京,每年春節都有幾大廟會,辦的是熱熱鬧鬧,人潮擠得水泄不通。而在臺灣,廟會同樣非常興盛,大小廟宇一年到頭都有不同規模的宗教祈福活動,並由此形成內容豐富、別具特色的廟會文化。

  由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與臺“文建會”合辦的“老北京的記憶——2011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被認為是北京廟會文化頭一回較為“系統地”登上寶島。

  “這是我們送來的一份新春賀禮!”率團來臺的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名譽會長李小林在7日的廟會開幕式上説,“2011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兩岸民俗文化有機會同臺交流,這對傳承、弘揚和發展中華廟會文化深具意義,也是兩岸文化交流中極具特色的活動。

  記者來到舉辦廟會的臺中創意文化園區時,日正中天,開幕式還沒舉行,但已有許多臺灣民眾來到這裡。據了解,前一天的預展大約就接待了8000人。

  在這特殊的廟會現場,記者看到,來自北京的“護國寺小吃”和“南來順小吃”攤點排了一大溜,而臺中當地的特色美食也有兩排。人們可以在臺灣就品嘗到來自大陸北方特別是北京的小吃,而且是將兩岸小吃“一網打盡”,自然是件美事。也難怪幾位民眾從攤頭嘗到了攤尾,還如老饕般品頭論足起來,和售貨員也攀談甚歡。

  北京聚德華天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愛東對記者説,這次帶來的北京小吃有驢打滾、艾窩窩、京東肉餅、棗花酥等20多種,都是現場製作、新鮮出爐的,而且還會根據臺灣民眾品嘗後的意見調整口味。對於不遠處販售的臺灣小吃,他和幾位工作人員都説,很想去嘗嘗,只是太忙了還沒顧上。

  廟會文化自然也少不了民俗表演。開幕式上,創團已有百多年曆史的臺灣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演奏了傳統的客家民樂,而北京學明藝術團精彩的高蹺秧歌也讓頂著烈日的觀眾嘖嘖稱讚,掌聲不斷。

  學明藝術團團長田學明説,這次帶來的節目還有京劇、武術、雜技、“天橋八大怪”之一的賽活驢以及雙簧、柔術滾燈、硬氣功絕活、古彩戲法、變臉等。

  作為交流,臺灣本地表演團體也在廟會上同臺獻藝,包括臺中聲五洲布袋戲團,曾多次參加大陸舉辦“海峽兩岸歌仔戲戲劇節”的一心歌仔戲團,以及九天民俗技藝團、臺北民族舞團等。

  除了戶外的品美食、賞表演外,臺灣民眾還可以走進館內,了解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各種民間藝術品,看看來自北京的民間藝人現場創作,甚至可以親手嘗試一番。從瑪瑙繪、鼻煙壺內畫、毛猴藝術、風箏製作、篆刻、面塑、彩蛋烙畫、北方年畫、空竹製作等等,在北京廟會上可見的,在這裡也都不會錯過。

  記者在一個展臺前見到,來自剪紙藝術之鄉河北蔚縣的工藝美術家周淑英正給幾位臺灣民眾介紹不同風格的作品。這些民眾不僅對周淑英的作品表示讚嘆,還邀請她在作品前一同合影。

  走在館內,還可以順帶著看看“今昔北京圖片展”。一幅幅關於北京民俗文化生活的照片,反映了北京不同時代的風貌和歷史的變遷。走過影廊,不少結伴而行的人們不時會駐足交談起來,説著“這裡我還沒去過”或“這個有意思,下次要去看看”之類的話。

  據了解,此次活動將持續至2月10日。主辦方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表示,希望未來能繼續舉辦此類活動,將更多大陸各地的民俗文化介紹到臺灣來,也將臺灣民俗文化更系統地介紹到大陸去。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