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在滬臺商聚焦上海“十二五” 和諧發展成關鍵詞

2011年01月16日 10:3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二五’期間,如果一般製造業向內陸轉移,上海勢必會根據這一變化作出相應調整,這樣的調整對在滬臺商很重要,我們關心這方面發展。”群益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刁維仁15日從臺資企業的自身特點出發,與中新社記者説起他所關心的上海“十二五”規劃。

  當日,上海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正式開幕。由於今年是“十二五”計劃的開局之年,滬上臺商亦對上海的“十二五”規劃給予高度關注,記者在列席會議的席位上見到不少“老面孔”,相談間,綠色環保産業、經濟和諧發展成為他們共同的話題。

  從2000年就開始列席上海市政協會議的刁維仁,希望了解此間會議所透露出的有關“十二五”規劃的新資訊,“‘十二五’會有很多新方向,比如促進內需、比如經濟結構調整等”。

  他告訴記者,臺商在大陸主要經營來料加工業務,多以出口導向企業、製造業為主,其中的很多已在此站穩腳跟,真要轉型“不易”,他希望有關人士能就經濟結構調整等舉辦説明會,讓更多臺商得到政策層面的資訊,以利於他們在大陸發展。

  到上海投資已有18年的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常務副會長葉惠德為上海的“十二五”規劃提出三點建議,首要一條就是“重視環保”。葉惠德説,“城市的發展如果以犧牲環保為代價,即使城市發展起來,但用再多的錢也換不回來。”

  他還説,對於經營困難、需要轉型升級的企業,政府應給予更多關心,以促進社會的整體和諧。在葉惠德看來,“十二五”期間臺商還是會繼續選擇在上海發展,“因為上海有它的優勢”。

  在本次政協會議召開之前,上海市政協主席馮國勤就已召集十數位在滬臺商舉行座談,聽取他們的看法與建議,葉惠德也是其中一員,“這讓我們有很強烈的參與感,感到自己真正參與到上海的建設”。

  説起未來的兩岸關係,葉惠德以“合則兩利”來形容。“和平相處、優勢互補,共同把經濟發展起來,是臺灣大部分人的心願,”葉惠德説,“隨著交流的開展,兩岸人民的感情更深刻,溝通更順暢,這是在為以後的和平統一鋪路。”

  上海市臺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力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國達也表達相同看法。他認為,“十二五”期間,大陸經濟建設應加把勁,“更多的臺灣同胞可以來到大陸,新一輪投資即將展開”。

  他還進一步表示,期盼兩岸簽署的ECFA實施細則能夠落實好,“這一點最重要,希望讓臺灣同胞也能夠成為內資企業的投資者,這是我一直在呼籲並推動的,未來仍需努力”。(完)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