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蕭萬長:ECFA將為臺灣經濟發展帶來轉機和新動能

2010年12月29日 23:1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早期收穫計劃即將於明年元旦實施,臺灣當局副領導人蕭萬長29日在此間表示,ECFA是啟動臺灣全球佈局的關鍵,將為臺灣經濟發展帶來轉機和新動能。期待兩岸借由優勢互補,共同為兩岸人民謀福利。

  29日,臺灣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臺北大學在此間共同舉辦“後ECFA時代兩岸經貿關係之發展”學術論壇。蕭萬長在致辭時作了上述表示。

  蕭萬長説,今年6月簽署的ECFA是“60年來兩岸關係的新里程碑”。ECFA早收計劃雖未正式實施,但許多效益已開始顯現,其經濟效益至少包括:可使臺灣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中避免被“邊緣化”,更好地邁向全球化;大陸的製造能力和市場規模為臺灣發展知識密集型産業提供了“後勤支援及發展空間”,有助臺灣突破成長瓶頸;有助於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制度化,增強互信,深化合作。

  他表示,除早收計劃即將實施外,兩岸還將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就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及爭端解決等展開廣泛協商,為進一步擴大兩岸貿易與投資作出具體安排。“這是兩岸經貿合作制度化的關鍵起步”。

  在談到“後ECFA時代”的兩岸産業發展方向時,蕭萬長提出:“兩岸産業各有所長,雙方應放眼全球市場,在具有競爭優勢的産業領域或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産業上,截長補短,重點突破,開拓産業發展的全新版圖。同時,利用雙方在全球供應鏈上的特殊條件,創新發展模式,共創市場品牌,擴大市場佔有率。此外,兩岸也應結合、善用臺灣的加值服務能力和大陸潛在的龐大內需市場,積極發展高品質、高價值的服務業。”

  蕭萬長還提到臺灣在“後ECFA”時代要推動的“黃金十年”願景與大陸將實施的“十二五規劃”。他表示,希望“兩岸能就各自的經濟規劃,尋求交集,建立新的分工合作模式,為雙方經濟的再突破或轉型升級創造有利條件。”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論壇上作專題演講時則表示,ECFA的簽署是臺灣經濟“脫胎換骨”、再創經濟奇跡的關鍵契機。這項協議的簽署使臺灣經濟“跨出三大步”:“臺灣突破經濟孤立的一大步”“兩岸經貿走向互惠合作的一大步”“加速參加亞洲經濟整合的一大步”。

  29日,臺當局有關部門正式成立了“ECFA服務中心”,受理業者諮詢相關事項。(記者陳鍵興 郭鑫 李惠子)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