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評論:陳江會新簽協議遠比字面給人印象來得重要

2010年12月22日 09:51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與前幾次相比,第六次“陳江會”似乎長了一張平淡的臉孔。前5次,有破冰重逢的壯志豪情,有大陸居民遊寶島圓夢的興奮,有兩岸一日生活圈形成的驚喜,有ECFA帶來打開經濟新天的期盼,實在是讓人心情激蕩的大消息,大新聞。而此次簽署的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兩岸民眾單看名稱,想必都不太理解所言何物。

  這個協議其實遠比字面給人的印象來得重要。兩岸衛生主管部門將由此建立合作機制,交換疫情情報,同意藥品品質標準,推動新藥研發,建立緊急救助機制。任何一條措施,只要在將來某天影響到我們中任何一個人,都將可能是影響生命安全與健康的頭等大事。江丙坤稱之為“兩岸民眾關心的最大公約數”。

  本次會談的議程也相對簡約,只簽署一項協議,會期不過1天。陳雲林會長第二次到臺北,舊地重遊,工作之餘也只去故宮匆匆一瞥,去花博夢想館做簡短參觀。沒有了上回與國民黨高層間觥籌交錯的宴會,甚至沿路也沒有民進黨組織的大規模抗議,展現在媒體上,自然沒有以往的熱鬧氣氛。

  如果僅憑場面浩大與否來判斷“陳江會”的走向,恐怕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認為兩會交流開始走向冷感。本次“陳江會”在形式上趨於簡約,其實是兩岸關係走到歷史節點的必然。短短兩年半內,兩岸人員、貨品往來的大平臺已經搭就,今後雙方將更多地著眼于局部與細節,解決更專業複雜的問題。

  本次會談自有亮點。少了激情添了冷靜,按章辦事,也是制度性協商的應有之義。雙方本著實事求是精神,條件成熟的即簽署,尚有分歧的繼續磋商,力求穩妥,不為簽而簽,不為靚麗數字而簽。

  會談中雙方一致同意,簽署任何協議,最重要的是執行。雙方商定,將不定期舉行兩岸協議成效檢討會議。這是兩會在取得成績後的冷靜反思。秉持這樣的精神,已簽和未來將簽的協議,將更為見效,更易深入人心。(王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