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第四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大賽在廈門舉行

2010年12月17日 10:4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鄉音總關情,而用鄉音演唱的歌曲凝結著集體的記憶和情感。

  近日,第四屆海峽兩岸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在廈門決賽。廈門、漳州、泉州、金門、桃園的歌者同臺競技,“用咱厝語,唱咱厝歌”。

  閩南語歌曲的魅力有多大?一首《望春風》可見一斑。“獨夜無伴守燈下,春風對面吹,十七八歲未出嫁,看著少年家……”簡單的旋律,平白的歌詞,但就是因為“厝語”、“厝歌”,自1933年創作以來,傳唱了70多年。鄧麗君翻唱過,齊秦翻唱過,陶喆翻唱過。今年大陸歌手那英到臺北“個唱”,不唱一首閩南語歌是下不了臺的,結果現學現唱,收穫掌聲。臺灣人口中75%原籍閩南,至今大多還講閩南語,對閩南語歌曲的感情非同一般。

  某次在彰州採訪,一位彰州姑娘即興唱起了《望春風》,席間一位臺灣客人大感驚奇:“你會唱‘臺語’歌?”姑娘笑了:“‘臺語’就是閩南語啊,是我從小就講的話啊。”其實,臺灣最早的閩南語創作歌曲是大陸電影的廣告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電影拿到臺灣放,或者是默片,或者“國語”對白,臺灣觀眾聽不懂,所以電影公司就先創作一首介紹劇情的歌曲,吸引人走進影院。

  現在,閩南語歌曲當然擺脫了廣告歌的地位,早就因為其自身的魅力而在海峽兩岸傳唱,一首《愛拼才會贏》成為臺北、上海、北京共同的流行歌曲。近日,筆者聽到大陸“唐朝”樂隊前主唱翻唱的《望春風》,標準的“厝語”,加上大提琴和笙的伴奏,為老歌注入了現代的氣息。一首歌曲,穿越了歷史煙塵,聯結了海峽兩岸,這是鄉音的力量,也是文化的魅力,直抵人心。(陳曉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