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學者解讀臺灣“五都”選舉後的兩岸關係

2010年12月02日 08:0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1日在“2010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就臺灣“五都”選舉後兩岸關係的發展進行探討,多數與會者認為,“五都”選舉對兩岸關係影響有限,但其結果反映出兩岸關係的一些問題與因素值得思考。 

 

  “和平發展”顯成效 藍綠兩黨大陸政策趨同

  與會學者認為,此次“五都”選舉藍綠陣營都沒有糾纏于兩岸事務及意識形態議題,大陸政策趨同,非理性因素減弱。候選人的個人特質、施政理念成為吸引選民投票意向的最重要因素。

  來自臺灣嘉義的中正大學政治係教授廖坤榮認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政策獲得正面效益,有助於國民黨選情;大陸釋出的“惠臺”善意,打破了民進黨負面宣傳的伎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表示,民進黨認識到,攻擊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已難以帶來更多選票。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張文生指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使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大陸政策趨同,選舉之後,此一趨勢還將繼續。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秘書長傅鐵生認為,這從一個側面彰顯了臺灣中間選民的力量,中間選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起到穩定的作用和複雜的影響。應進一步加強文教交流,強化兩岸心理連接。

  “贏者未勝,輸者未敗”與“藍消綠長”

  “五都”選舉以國民黨贏得臺北市、新北市與臺中市三席,民進黨贏得臺南市與高雄市兩席。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指出,“藍三綠二”的結果是兩岸都可以接受的,也符合原先的預期。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