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中國—東盟自貿區成臺灣産品進入東盟的“橋梁”

2010年10月21日 08:0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和兩岸簽署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後,臺灣産品可以通過自貿區這一渠道,以較低的關稅進入東盟市場。”亞洲臺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會長賴燦賢説。

  賴燦賢舉例説,從越南西貢進口臺灣的廚具需要交納40%的關稅,但是從泰國進口廚具只需交納5%的關稅。

  10月20日,第四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政策與實務研討會在廣西南寧舉行,這也是正在南寧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的重要活動之一,本期研討會由商務部外貿發展局、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聯合舉辦,旨在幫助大陸臺資企業了解自貿區的政策,擴大對東盟地區的貿易。會上,不少專家和企業人士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生效後,為臺灣産品通過中國—東盟自貿區這一渠道進入東盟市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隨著《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效應更加凸顯,今年臺灣企業報名參展參會積極性高,組團規模大,此次博覽會參展臺資企業約300家。

  研討會上,一些臺商對通過自貿區進入東盟市場表現出了濃厚興趣。“我們來參加第七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就是來尋找商機的。”賴燦賢説,他建議明年在東南亞的臺商組團參加下一屆博覽會。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也促使越來越多的臺商聚焦處於中國—東盟合作“橋頭堡”的廣西。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臺辦的統計,今年上半年臺商在廣西的投資額同比增長15%左右,同期廣西與臺灣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36億美元,同比增長117.4%。

  研討會上,臺商、廣西崑崙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薇彤介紹了如何搶抓ECFA及自貿區商機的經驗。她説:“我長期在中越邊境城市崇左工作、生活,我出生於大城市,吸引我在這個邊境城市長期奮鬥的就是商機!我看好零關稅的機遇,廣西具有無法替代的區位優勢。”黃薇彤介紹,她在廣西崇左市已經投資了2.5億元的項目,建立起了一個大型的堅果物流基地。

  目前大陸臺商投資企業約8萬家,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自2002年《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以來,大陸臺商十分關注自貿區的進程,希望在自貿區建立後開闢新的商機。(記者王麗麗、王軍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