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海南沿的沙發咖啡館中,記者見到了嬌小的臺灣女生維加和她的臺灣先生董孟浩。他們十指相扣。咖啡館的空氣聞起來甜甜的,陽光下的婆娑樹影讓窗外的衚同有了深深淺淺的調子。
修剪齊整的小鬍子溫順地貼著下巴,配上寬大的黑框眼鏡和亞麻質的布鞋,董孟浩的打扮讓人很容易聯想到“文藝青年”。只有身上的藏青色店衫隱約透露出經營者的身份。
店衫肩上繡著一個古體的“蛋”字,以“蛋蛋”為網名的網路美食家是董孟浩的另一個身份。“蛋蛋”在各大美食網上頗負盛名,部落格訪問量逾50萬人次。他所經營的“沙發咖啡館”,在大眾點評網上評分為五顆星,是滿分。
董孟浩早前曾經做過十餘年的企業管理,也幫助在臺灣的公司總部將業務拓展到大陸的許多一線城市。進入而立之年以後,對美食頗感興趣的他決定進軍餐飲業。經過縝密的市場調研,他將目標鎖定在北京西城區的後海,定位是小眾創意式的咖啡館。那一年是2007年。
也是在這年,董孟浩牽起相戀數年的女友維加的手,走進婚姻殿堂。
“咖啡館不只有咖啡,也有靈魂。而衚同是北京的靈魂。我想讓人們以後想起衚同的時候,不只有茶館,還有一家咖啡館。”董孟浩説。
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沙發咖啡館的所有設計都出自董孟浩之手,然後才請施工團隊來做。認真的夫妻倆在很多細節上要親力親為。
好朋友來的時候,董孟浩會親自製作一杯招牌奶酪茶,他的不少大陸朋友就是通過咖啡館結識的。有住得比較遠的大陸朋友來到咖啡館,太晚了就寄宿在自己家。
董孟浩的朋友圈子中,大陸人和臺灣人大概各佔一半。他很珍惜和享受跟不同的朋友在一起相處的感覺。八月初咖啡館一週年店慶時,“沒有營業,邀請的朋友擠滿了整個三層樓”。
“北京是一個讓人想紮根的城市。”董孟浩説,在大陸的十年他遊走過很多城市。2007年公司總部想把他調回臺北,正好趕上他萌發獨立創業的想法。“習慣了大陸生活,回去怕不是我願意的了。”就這樣,董孟浩從公司辭職,北京成了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站。
“北京的人文氣息很重,在這裡生活久了的人自然而然地帶上一點浪漫情懷。”他説。
維加的北京印象中有這樣一幅動人畫面:衚同裏,一位年輕師傅在給小孩剃頭,師傅手法樸素而嫺熟,小孩乖乖地坐著,安靜和諧。在她看來,北京的衚同仿佛永遠填不滿也掏不空。你不知道哪一天在衚同的深處,就遇見了熟人,就拾起了小時候的記憶。
“我和北京的緣分早就註定了。”董孟浩一直堅定地認為。1949年,北京的董先生舉家遷臺,在臺北郊區安定下來。這便是董孟浩的爺爺。60年後重回北京的董孟浩,有時也會逛到南鑼鼓巷,尋一尋當年的董家宅子。
與北京的緣分讓他學會細細體味這個城市的風景。“節奏可以快,我很享受這種踏實的忙碌;但時光應該慢下來,我們要慢慢品嘗在美麗土地上耕耘的味道。”董孟浩説。(王磬 任沁沁)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