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媒體記者觀看世園會規劃展板。
“西安已經實現了歷史文化和現代都市發展的完美融合。”昨日,來自臺灣中國時報、中天電視臺、東森電視臺、經濟日報等多家媒體的數十位媒體人一行,來到浐灞生態區,感受這裡的秀美風光,體驗新西安的全新魅力。
生態建設帶動城市建設 通過浐灞感受新西安
車輛行駛在浐灞生態區的道路上,雨後的浐灞,湖面上水汽升騰、薄霧縈繞,周邊綠樹蔥蔥、花草相間,不時有飛鳥展翅而過。眼前的美景,一下讓車內的臺灣媒體人對浐灞有了濃厚的興趣,“這裡就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他們紛紛掏出相機、手機隔著車窗不時記錄眼前這些讓他們有點意外的西安景色。
“浐灞生態區以前是一個河流污染、垃圾圍城、挖沙成災的地方。經過建設者的努力,如今這裡是非常適合人居的地方。浐灞的發展就是通過生態建設帶動城市建設,通過城市建設進而支撐生態建設……”聽著西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浐灞生態區黨工委書記王軍介紹浐灞的歷史,臺灣媒體人倍感意外:“太不可思議了,來到西安已經感受了太多的不一樣,今天看了浐灞,徹底改變了對西安的固有印象,除了大家熟知的歷史文化外,這裡無論是商業、城市建設還是生態環境都與東南沿海城市不相上下了。”
“如今的西安已經實現了歷史文化和現代都市發展的完美融合。”臺灣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感慨地説,“通過實地參觀浐灞生態區真正感受到了西安的綠色生態之美,這裡充滿未來新城氣息。我將通過自己的感觸把現代的、綠色的西安介紹給更多的臺灣讀者,讓大家了解西安的變化,了解西安在西部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兩地接力非常有機緣 西安世園會值得期待
“來到浐灞就一定要去實地看看建設中的西安世園會展園,我們非常期待西安的世園會。”臺灣中天電視記者許瓊文説。對於臺北、西安兩地接力舉辦花博會和世園會,臺灣中國時報副總編輯王綽中表示,“這是非常有機緣的。”
漫步在西安世園會園區裏,這裡的基礎建設初具規模,堆土成垣,河道縱橫,雄渾靈動的長安塔已經拔地而起。“西安世園會的會址區面積是歷屆規模最大的,其中水域面積也是歷屆之最,達到了188公頃,開園後這裡一定非常漂亮,期待能再來這裡採訪報道。”臺灣中視電視臺紀宛宜説。
臺灣經濟日報總監魯曉明老家就在長安韋曲,他每年都要回西安三四次。但來浐灞生態區還是第一次,看到西安世園會園區規劃和建設,他激動地説:“每次回來我都驚異於西安的迅速變化,但浐灞的變化尤其讓我感到驚艷。這裡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大,潛力不可限量。我也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更期盼明年西安世園會的盛大開幕。”
“西安世園會的理念就是‘綠色引領時尚’,我們希望通過世園會,讓遊客認同並實踐這樣一個理念——將簡單、低碳的生活作為時尚。”在園區裏,背依長安塔,王軍在接受臺灣中天電視臺和中國電視公司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更多的臺灣同胞能來西安遊覽,領略西安世園會的精彩,感受西安這座“華夏故都,山水之城”的無限魅力。(記者 魏影 李博海 實習生 蘇振民)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