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研討超常人才培養:政策保障是關鍵

2010年08月19日 14:5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資優教育一本萬利。”日前,在臺灣師範大學舉辦的2010兩岸資優與創造力教育發展研討會上,臺灣地區教育部門負責人致詞中的這句話,給兩岸與會人員以深刻印象。

  一個時期以來,人才問題成為社會熱議話題,其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又是議題中的焦點。港臺所稱資優教育,即超常人才教育、英才教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港臺及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的快速發展,無不與本地區重視超常人才教育有著密切關係。

  臺灣:資優教育是教育的重點和核心

  研討會上,臺灣地區教育部門負責人認為,人類最偉大的寶藏就是精英的創意與貢獻。如果沒有他們,人類就不會進步那麼快,讓精英成長是世界的責任。臺灣地區將資優教育作為教育的重點和核心,主要出自對人才的需要和滿足個人發展的需要,並希望以其促進教育改革、提高教育品質。

  1973年,臺灣地區教育部門開始推行資優教育,迄今已有37年曆史。1984年以來,臺灣地區的資優教育從開始的實驗階段走向法制化軌道。由於有相關法律法規及經費的保障,臺灣地區的資優教育能夠落實到學校的正常教學之中。

  目前,臺灣地區的資優教育成績突出,先後有兩位資優教育大師擔任世界天才兒童協會會長:一位是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原院長吳武典教授,另一位是現臺東大學校長蔡典謨教授。

  據蔡典謨介紹,在臺灣地區,從事超常教育的教師需要經過特殊培訓並取得資優教師資格證書。超常學生與普通學生的認知能力、情緒發展等都不同,怎樣設計課程、怎樣編寫教材、採用什麼教育教學方式等,教師只有經過特殊培訓才能給予學生適當的教育。臺灣地區有13所大學和師範院校設有特殊教育係,培訓從事超常教育的教師,並且若干所大學設超常教育專業博士班。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