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後ECFA時代 兩岸互釋善意方能行穩致遠

2010年08月19日 14:5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8月17日晚,臺灣“立法院”臨時會表決通過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人人都説ECFA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它對臺灣重振經濟的重要性更是無需贅述。但島內一些勢力之前曾試圖阻擋,為了讓ECFA儘早通過,一向儒雅示人的馬英九竟也喊出了“誰再反對ECFA,誰就是跟臺灣人民為敵”這樣的硬話。 

  臺灣收穫善意

  ECFA在臺灣完成審議程式,應很快就會生效。其實,在ECFA洽簽後期,“後ECFA時代”就已成為島內的熱議詞彙。臺相關産業的諸多中小企業者也早就在討論和盤算ECFA到底能給自己帶來哪些好處。

  臺灣不少從業者都認為ECFA能幫助臺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有利於臺總體經濟增長,是很多從業者一輩子都碰不到的機會。ECFA早就該簽,而且越快生效越好。臺南的漁民最講實際,已經在計算把豐收的石斑魚賣到大陸能多賺出多少錢。

  ECFA給臺灣民眾帶來的利益是實實在在的,自然也贏得他們的支援。臺財經機構估算,僅僅是ECFA早期收穫,就能給臺北、新北、臺中、高雄、臺南五個“直轄市”增加最少1111億元新台幣的産值,創造3409個就業崗位。ECFA剛簽署時,島內61.1%的民眾感到滿意。到ECFA簽署“滿月”之際,臺“經濟部”民調顯示,67.2%的中小企業支援ECFA。這就是民心所向。

  ECFA必將使兩岸經貿關係更加密切。ECFA生效後,臺灣除了盡享早期收穫清單的500多項産業“紅利”外,更將有機會進一步開拓大陸市場,促進兩岸雙贏互利的良性迴圈。更重要的是,臺灣還可以隨著大陸,更多地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以經貿立足的臺灣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ECFA是項經濟協議,但臺灣從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經濟利益,更多的是大陸的善意,是大陸願意幫助振興臺灣經濟、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的善意。

  大陸展現胸懷

  回顧兩岸關係改善以來,大陸對臺善意顯然沒有局限在經貿領域,而是全方位的,包括臺對外活動問題,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大陸就臺參與國際活動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出發點就是維護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2009年、2010年,臺灣兩次以觀察員身份受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在臺2009年遭逢“八八”風災侵襲時,大陸不僅踴躍捐款捐物,而且積極作為,為國際社會對臺救助提供便利。2009年9月,臺灣還順利舉辦了第21屆聽障奧運會。隨著兩岸關係的不斷改善,臺灣參與對外活動的機會也在不斷增加,這是大陸對臺善意的必然成果。

  大陸對臺善意源於手足之情、同胞之愛,雖然兩岸還有分歧,大陸仍一以貫之,為的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是用善意體現發展兩岸關係的誠意。

  創造良性迴圈

  面對大陸的善意,島內一些人不僅不珍惜、不回饋,還堅持説違背“九二共識”的話、做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的事,阻撓和破壞兩岸關係,甚至利用大陸的善意,在國際上搞“臺獨”活動。這種言行令人費解,會傷害兩岸民眾的感情、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終也會直接損害臺灣民眾的利益和福祉。

  兩岸關係順利發展要靠以德報德、用善意回應善意。只有兩岸同胞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共同努力,形成善意的良性迴圈,路才能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敞亮。 (畢誠)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