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保護鳳頭燕鷗 兩岸攜手救“神話之鳥”(圖)

2010年07月28日 11:5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圖為中華鳳頭燕鷗(右側兩隻)在閩江口鱔魚灘求偶。 高川攝

  

  如果要問中國什麼物種最珍稀,也許有人説是大熊貓,也許還有人説是朱鹮。我們把目光轉到中國東南沿海島嶼,那裏有一種叫“中華鳳頭燕鷗”的鳥,全球數量不到50隻。7月中旬,馬祖野鳥協會的張壽華先生,來浙江象山參加“2010海鳥與海島保護區管理國際論壇”,發言介紹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的工作。他帶來一本精美的畫冊《神話之鳥》,封面上那只留著黑色“龐克頭”的銀灰色燕鷗,大張著嘴,仿佛在講述自己的傳奇。 

 

  63年後重回人類視野 中華鳳頭燕鷗到底有怎樣的神話?

  2000年6月,臺灣生態攝影師梁皆得,到馬祖列島拍攝燕鷗生態紀錄影片。回到臺北轉錄片子時偶然發現,在密密麻麻的大鳳頭燕鷗群中,有一隻背部羽色偏白,黃色的長嘴前端有小半截黑色,和大鳳頭燕鷗不一樣。梁皆得先搜尋臺灣與日本的鳥類圖鑒,沒有結果,在世界鳥類手冊中查出“Chinese Crest Tern”,隨後在香港和大陸的鳥類圖鑒中查到中文名字,那時叫“黑嘴端鳳頭燕鷗”。

  不難想像梁皆得當時的激動。因為資料顯示,中華鳳頭燕鷗自1863年在中國沿海發現並命名以來,全部確切記錄不過5筆,一共37隻。1937年在青島沿海的沐官島採過21羽標本後,63年間再沒有確切記錄,被認為可能已經滅絕。

  之後,梁皆得和張壽華等人再次到馬祖的燕鷗繁殖地,通過搜尋、拍攝,在數千隻大鳳頭燕鷗繁殖群中,終於分辨出4對中華鳳頭燕鷗,而且每對各有一隻剛孵化的雛鳥!

  消息傳出,臺灣開始採取針對中華鳳頭燕鷗的保護行動,而大陸閩浙兩省的鳥類學者和觀鳥組織,陸續著手對沿海數千個島嶼進行調查,尋找中華鳳頭燕鷗的更多蹤跡。

  2004年,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陳水華博士,在浙江韭山列島發現了至少10對中華鳳頭燕鷗;之後一年,陳水華發現中華鳳頭燕鷗轉移到舟山群島的五峙山保護區繁殖。同年8月,廈門觀鳥會在福建閩江口的沙洲鱔魚灘發現了2隻中華鳳頭燕鷗。此後每年福建觀鳥者在鱔魚灘都能記錄到中華鳳頭燕鷗,最多時有十幾隻。兩岸研究者與觀鳥愛好者持續不斷的觀察監測表明:鱔魚灘是中華鳳頭燕鷗求偶戀愛的交歡地,而馬祖列島是它們共築愛巢的育兒地。

  不能讓它們再次消失

  10年間,兩岸學者與觀鳥者先是分別尋找、監測,後來開展同步調查,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地的情況漸漸明瞭,它們的危機也更加清晰。山東青島沿海島嶼因經濟開發已經沒有合適燕鷗繁殖的地方,而在閩浙沿海,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地點並不固定,數量也不穩定。2009年兩岸同步調查的數量最多時只有22隻。

  根據調查,雖然颱風等自然因素會影響燕鷗繁殖,但其面臨的最大危機主要來自人類的干擾。適宜燕鷗繁殖的無人島儘管建立了保護區,但島礁眾多,海域廣闊,保護區的管理很難完全阻止漁民或遊人上島撿蛋,驚嚇燕鷗。陳水華感慨:中華鳳頭燕鷗選擇了與數量眾多的大鳳頭燕鷗混群繁殖,以“稀釋”被天敵傷害的風險,卻不能躲過人類的加害,它的生存空間只剩下一條罅隙。

  “它們已經消失一次了,不能讓它們再次消失!”兩岸攜手,共同保護中華鳳頭燕鷗,是默契的共識。兩岸對望,關注著每一隻進入視野的中華鳳頭燕鷗。

  2008年7月,一隻中華鳳頭燕鷗的下嘴不幸插上了一隻塑膠包裝盒,馬祖和閩江口兩邊都觀察到了。消息通過網路在海峽間迅速傳開。福建觀鳥會會員連續多日冒著高溫到海灘上監測,把圖片發到網上,報告觀察結果;臺北野鳥學會迅速派人飛赴馬祖,數次登島,試圖網捕,幫它解困;廈門市、福建省兩級野保部門都行動起來,準備在閩江口灘塗也伺機網捕……雖然之後颱風來臨,這只中華鳳頭燕鷗不知去向,但今年兩岸朋友在象山見面,大家還在討論此事,但願它能借助自然力擺脫困境。而通過這個事件,兩岸民間組織開展工作,在社會上廣泛宣傳清除海灘垃圾,得到了熱烈響應。

  為了中華鳳頭燕鷗,兩岸間你過來我過去的會議開了好幾次,2009年4月在福州,11月在馬祖,今年7月又來象山,協商開展同步調查,交流宣教活動體會,吸取保育經驗。這次象山國際論壇,是鳥類學者和民間組織發起,象山縣政府主辦,各相關部門、科研院所等方方面面的代表100多人來參會,用陳水華的話説,“該來的都來了”。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的官員,在會上舉著今年3月剛剛修訂頒布的海洋法,給大家鼓勁兒:我們的海監可以發揮作用!象山縣海洋局負責人反覆表示,政府會出資,根據專家的建議,採取措施,恢復繁殖地,招引燕鷗。

  保護鳳頭燕鷗是榮譽

  張壽華介紹,馬祖列島建立燕鷗保護區,管理嚴格,同時在居民、駐軍、學校中廣泛宣傳保護燕鷗。“過去臺灣人説起馬祖,是‘鳥不下蛋的地方’,現在馬祖人很自豪:因為這裡是‘神鳥’下蛋之地!馬祖人把中華鳳頭燕鷗看作馬祖的榮譽。”張壽華説。

  寧波市民間環保志願者陳定懷,連續多年頻繁自費租船巡視燕鷗繁殖的海島,對上島撿蛋現象做了詳細的跟蹤調查。他建議政府有關部門與漁民簽協議,不在燕鷗繁殖期登島。“人都要面子,這樣的規勸面談,可以讓他們覺得關乎自己的信譽而罷手。” 陳定滿懷信心地説。

  在福州、廈門等地,觀鳥會會員利用個人休假出海登島做調查,風浪烈日都不在話下。記者週末把電話打到福建,福建省觀鳥會的義工正在島上,“只要天氣允許,我們整個夏天不斷有人登島調查。上班的人利用週末,退休的人隨時出海。”

  説起中華鳳頭燕鷗的消失與再現,陳水華博士希望:當人們終於把目光對準這些“神話之鳥”時,兩岸的合作能夠促使更多的人關心它們的命運,可以也應該創造新的神話,讓中華鳳頭燕鷗繼續繁衍,壯大種群,永遠飛翔在海峽之間。(記者 鐘嘉)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