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在上海復旦大學開營

2010年07月13日 09:37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11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12日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行了簡樸卻不失隆重的開營儀式。從2004年創辦至今,這一海峽兩岸新聞學子的定期交流活動已吸引超過600人次參與,走過當初缺乏了解的懵懂“初戀”,逐漸步入水乳交融的“熱戀”期。

  “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與臺灣“中國新聞學會”共同主辦,原為一年一度,後為進一步促進兩岸學子的交流互動,現改為一年2次,夏天在大陸,冬天在臺灣。 

 

  “本屆‘新聞營’創紀錄地迎來80名營員,是歷屆最多的一次。”臺灣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本次臺灣團團長羅曉南將其視作“欣欣向榮的象徵”,這位在2006年就率團前來的“回鍋老團長”對此深感自豪,並稱“這批力量,長期來講將對兩岸新聞交流起到促進作用”。

  今年入營的41名臺灣學生分別來自臺灣世新大學、政治大學、臺灣藝術大學、東華大學、銘傳大學、玄奘大學、淡江大學、文藻外語學院、輔仁大學等11所高校,而大陸方面參加交流的學生主要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以及福建師範大學等7所學府。在接下來的10天交流期內,他們將一同參觀上海世博會、青浦朱家角,一道品農家菜、登長城、觀故宮,同吃同住、暢所欲言。

  “為了使交流效果達到最好,我們一般都努力將人數控制在60人左右,但是今年同學們的報名意願實在太強烈,最終還是沒能控制住。”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臺港澳部主任李安説。

  他説,2004年活動開辦之初,只是一種嘗試,“兩岸年輕人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未來,之前他們缺乏溝通,我們創辦這個活動的初衷就是想讓兩岸未來的新聞工作者提前接觸、相互了解”。

  從缺少溝通到後來的觀念轉變,從不了解到結為好友,兩岸新聞學子在交流中結下深厚情緣,收穫了友情甚至愛情,也通過一場場“思想交鋒”更深入了解對方。

  隨著活動的深入,主辦方也發現“新聞營”的形式、內容、主題等都需要與時俱進,“比如講課的內容,我們會根據近兩年來遇到的新問題,找一些兩岸學生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當然還要考慮到年輕人的特點,避免説教,今年我們的討論就定為‘媒體報道社會惡性案件是否會對民眾産生錯誤引導,造成模倣行為’,‘此類新聞應如何報道’。”

  李安稱,6年來“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取得的成果顯著,從營中走出去的老營員們至今仍關注“新聞營”的動態,他們大大增強了對大陸的興趣。據説一位高雄的學生回到臺灣後,閒時還會在網上向他請教“和諧社會”是怎麼回事?什麼叫做“三個代表”?

  “有興趣就會更了解。”李安説:“哪怕他今後不從事新聞事業,但‘新聞營’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