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學界政界人士:未來兩岸政治協商不可避免

2010年06月02日 10:0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來自兩岸四地的政界、學界人士1日出席在香港舉辦的“2010海峽兩岸與港臺關係”學術研究會。與會人士認為,兩岸關係最近兩年有明顯改善,但仍面對不少問題,雙方都應該珍惜現在這個機遇期,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的發展。長遠來説,兩岸政治協商不可避免。隨著兩岸關係的不斷提升,未來的政治對話或政治選項,隨時可能浮現。

  臺灣“立法委員”劉盛良指出,大陸近30年的發展,一日千里,這是世界看得到的。雖然民進黨執政8年,造成兩岸關係緊張,但是臺商到大陸的投資熱絡。從東南沿海到內陸,都有臺商的足跡。一方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有民族的感情。

  劉盛良認為,最近兩年馬英九上任,兩岸關係有了改善,推動了兩岸“三通”和經貿合作,以及“外交休兵”。臺海曾是世界的火藥庫,現在是和平發展的動力。他相信,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之後,對臺灣經濟發展將是正面的。

  前臺灣“陸委會主任委員”、前臺灣政治大學校長張京育表示,如果把1995至2008年看成是兩岸衝突共存的階段,2008年後將是深化交流合作的階段。兩岸都應該珍惜現在這個機遇期。兩岸對協商都有積極的態度,而且雙方也認為,只有通過協商才能解決問題。事實上,兩岸關係的穩定,需要增進溝通,而且不挑戰對方的核心利益。他認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經濟合作才能深化,和平才有保障,臺灣民眾才有安全感。

  香港崇正總會會長兼理事長黎錦文強調,臺灣自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後,出現了新局面,內地和臺灣雙方都在努力促進兩岸的和平發展,以期共創雙贏,這是可喜的。最近,港臺關係也出現了一些突破性的發展,港臺之間也分別成立了對等的經貿文化協進會或策進會。今後港臺關係再向前跨進一大步,這也是可以預期的。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1日指出,長遠來説,兩岸政治協商不可避免。雖然現在政治協商面臨“僵局”,但是這是一個相對的慨念,“僵局”只是説現在的條件還沒有成熟。政治協商理論上可以找到雙方都可以有臺階下,應該沒有問題。

  臺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邱進益説,未來的兩岸關係,大陸方面的目標是和平統一,臺灣則是重在維持現狀。現狀不可能永遠維持,而屬於動態的,隨著兩岸關係的不斷提升,未來的政治對話或政治選項,必將隨時浮現。

  國務院臺辦海峽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逸舟表示,隨著國共和解,過去長期飽嘗兩岸緊張對抗之苦的臺灣人民看到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逐漸成為現實,並不斷獲得和平發展的好處,就使民進黨在兩岸緊張情況下借用民眾對大陸不滿獲得政治好處的格局失去依託。民進黨要重新執政,無法回避兩岸問題。

  但是,“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認為,兩岸問題如果從長遠看,什麼問題都沒有,只是當下有問題,必須面對。其實政治協商一直都在進行,只是沒有開始進行簽署和平統一的政治協商。如果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不能沒有民進黨參與。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