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濃濃成都味 臺北市民好喜歡

2010年05月23日 08:5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聆聽清音“錦水吟”感受川音的多姿多彩;觀看皮影戲體驗川藝的獨特魅力;品嘗成都美食享受譽滿天下的川味;欣賞文化古跡展覽領略名揚中外的川景;觀賞自貢燈會感受馳名海外的川燈;來一壺蒲江名茶品味原生態的川茶……22日,四川成都大廟會在臺北市開廟。

  屆時,以文化為主線,以“錦繡天府、人文四川”為主題而設置的川音、川藝、川味、川景、川燈、川茶六大展區,向臺灣同胞全面展示天府之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明、獨具特色的人文風情以及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21日,四川成都大廟會進行了預展,雖未正式開廟,但已吸引了無數臺北市民前往。

  六大展區個個精彩

  記者22日一大早來到成都大廟會的舉辦地臺北中山紀念廣場,發現很多市民已經迫不及待地聞訊趕來逛廟會了。記者在現場看到,經過精心的籌備與緊張的搭建,整個廟會的六大展區已經全部佈置完成。市文化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為了四川成都大廟會的完美亮相,200余名工作人員赴臺參與工作,其中還專門邀請了20名川藝傳承人以及30名廚師。雖然天氣炎熱,但是每位工作人員都盡心盡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所有的展區精心佈置完成。

  每個展區,都將有不同的精彩呈現。

  大廟會期間,來自四川、成都的頂級專業藝術團隊,將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在“川音”展區現場進行滾動演出,為觀眾獻上《變臉吐火》、《梅花絕句》、《水流星》、《俏花旦》等12場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彩表演。“川藝”展區,20余位四川、成都民間工藝大師,將通過現場製作及作品展示等形式,集中展現傳統手工藝製作的魅力。吃在中國,味在四川。在“川味”展區,龍抄手、鐘水餃、夫妻肺片、陳麻婆豆腐等多家“中華老字號”餐飲企業,都將隆重推出特色美食,讓大家一飽口福。而在“川景”展區,成都的人文與自然風情將一一呈現,其中還有孔明鎖挑戰、微雕大師現場表演等活動。“川燈”展區,則將歷史悠久的自貢綵燈搬到現場,10組造型各異的大型燈組將點亮臺北夜空,呈現出璀璨絢麗的別樣美麗。而“川茶”展區有別於熱鬧的其他展區,將寧靜與幽香獻給大家。來自成都的“蒲江雀舌”,將讓臺灣同胞品嘗到來自成都的“早春第一茶”,用茶表謝意。

  20余種傳統手工藝競艷

  走進大廟會,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川藝”展區。這是迎接逛廟會市民的第一個展區,同時也是集納項目最多的展區之一——這裡有道明竹編、皮影戲、成都漆藝、蜀繡、樹皮畫、銀花絲技術、綿竹年畫、面塑、糖畫、唐卡等20余種傳統手工藝。記者看到,道路兩旁的展位已經搭建完畢,來自四川的傳承人,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最後準備,而每個展位前都吸引了眾多的市民駐足觀看。大家已經等不及正式開幕,提前趕來。

  在臺北生活了幾十年的王先生,一大早便趕來逛廟會。他告訴記者,每一個項目和活動都非常吸引他,這三天他每天都會和家人一起來,一定要把每一分精彩都盡收眼底,牢記心裏。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此次還有一位來自地震災區的民間藝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羌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李興秀。她將用羌族刺繡這種特別的方式來致以心中的感謝。另外,在所有展示的傳統手工藝品中,還有一幅價值最為昂貴的唐卡作品《白度母》,作品採用大量的天然礦物、植物顏料加上眾多珠寶而成,必定會讓大家一飽眼福。

  成都皮影戲最受小朋友歡迎

  時間才剛過早上9點30分,皮影戲傳承人周軍,已經忙得滿頭大汗,他已經接待了很多前來參觀的市民,而附近幼兒園的小朋友,一看見可愛的皮影,便不願離開,將周軍團團圍住,讓他現場表演。

  小朋友們看得目不轉睛,一位小朋友還按捺不住地跑上去自己操作了一番,引得其他小朋友大為羨慕。幼兒園的老師表示,前幾天才給大家講到皮影戲,沒想到現在就親眼看見了,而且還將持續三天,她還會帶自己的家人前來觀看。

  周軍告訴記者,從21日開始,他將連續三天、每天晚上為臺北市民送上一齣精彩的皮影表演,例如三國經典故事《斬蔡陽》。為了這次臺灣之行,周軍可是做足了準備,把“傳家寶”8套清朝皮影都帶來了。

  銀花絲手工藝可以現場學

  “我帶來的銀花絲作品,主要是展現豐富的成都元素,讓大家通過我的作品,更加了解成都,更加喜歡成都。”在成都銀花絲技藝的展位前,傳承人劉濤告訴記者,為了此次在臺北舉辦的成都大廟會,她很久之前便開始準備。此次是成都大廟會首度登陸寶島,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展現成都手工藝的機會,所以劉濤專門精心挑選了11件最具有成都標誌的作品,例如大熊貓、臉譜、金沙等獻給大家。

  大熊貓憨態可掬,臉譜神秘莫測,金沙悠遠美麗,劉濤布展在紅色背景上的每一件作品都美輪美奐,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眼球。劉濤還告訴記者,由於路途原因,不能夠將更多的大型藝術品帶來臺北,但是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這項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所以準備了很多銀花絲原材料,她將教有興趣的市民現場製作。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