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題材”又成臺灣股市炒作熱門

2010年05月17日 10:11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不久前,臺灣各大上市、上櫃公司先後公佈一季報表,從已公佈的一季度業績統計情況看,與大陸相關的各類臺灣企業,業績均大幅增加,這也讓“大陸題材”又成為四五月份臺灣股市的炒作熱門。

  那麼,在臺灣資本市場上持續不斷的大陸熱潮中,哪些行業最賺錢?為什麼能賺這麼多錢?針對臺灣股市近期集中出現的狀況,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業績説話:轉虧為盈、淡季不淡

  5月10日前後,臺灣幾家汽車業者公佈一季度業績,利潤喜人。中華汽車轉投資的東南汽車擺脫去年虧損窘境後,開始出現獲利;裕日汽車第一季每股貢獻金額為2.48元(新台幣,下同),為母公司主要獲利來源;和泰汽車大陸佈局只負責銷售汽車,但是第一季的獲利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244%。與此相關,臺灣春雨集團,因旗下“春雨螺絲“打入大陸汽車供應鏈,今年也確定轉虧為盈。

  另外,進入飲料旺季,飲料包材、充填大廠臺灣宏全公司剛公佈的4月營收,共計5.35億元,合併營收11.7億元,再度創歷史新高紀錄,其中大陸市場貢獻度極大。

  4月底,臺灣冠軍建材大陸昆山新廠舉行搬遷廠慶,公司董事長林榮德喊出冠軍今年兩岸營收目標衝100億元的目標,本業獲利EPS目標3元。另外,該公司去年因昆山舊廠獲利近35億元,尚未認列的30億元處分利益若將今年入賬,連同本業獲利,EPS有機會挑戰10~11元。

  兩岸往來頻繁,也讓臺灣航空公司今年營運漸入佳境。長榮航空方面公佈,長榮航空第一季度稅後純益達12.45億元,表現較預期還亮麗,原本第二季度是航空淡季,然而,從4月及5月份的載客及載貨率情況分析,明顯呈現淡季不淡,長榮方面很有信心今年的營運情況會愈來愈好。

  專家分析:消費品、通路商表現最強勁

  縱觀種種數據,臺灣財金雜誌總編輯黃啟乙分析指出,不單是臺灣,今年上半年,美國肯德基、麥當勞、耐克等知名品牌,都因大陸內需市場業績大增,其母公司股票也大漲。

  分析個中原因,黃啟乙指出,這種情況應該歸結于一個經濟現象,從去年開始,全世界都在找大陸內需市場商機。而臺灣在與大陸有直接業務往來的上市企業方面,如康師傅、旺旺、百腦匯等一大批消費類産品以及通路商,近來股價表現都非常好。

  黃啟乙具體分析説道,在通路商中,大潤發表現最為搶眼,從去年最低的12元漲到了最近最高84元,不到一年時間有這麼好的表現,關鍵就在於大陸市場業績大漲。作為通路商代表,大潤發短期之內股價有這麼好的表現,是大陸市場直接向好的一個縮影,也是大陸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的重要特徵。

  黃啟乙指出,和大潤發相比,臺灣沒有大陸市場支撐的其他百貨類企業,股價表現相對一般,有些還很疲軟。而未來大陸內需市場,將是世界級的市場,臺灣企業若能吸取這裡面的養分,就能成為世界級的企業。而另一位投資人王先生乾脆把大陸市場形容成 “會下金蛋的不老神雞”。

  臺灣股民:買“中概股”賺了幾棟樓

  臺灣一位資深基金經理人陳先生指出,“中概股”具體行情已有十多年曆史,指的是在大陸有投資的臺灣上市、上櫃企業的營運表現好壞,對整體類股的聯動影響。“中概股”的規模逐漸擴大,涉及傳統産業概念股、高科技産業概念股、“中國收成股”、“奧運概念股”、“內需概念股”、“觀光概念股”等。

  其中,“中國收成股”是反映臺灣上市、上櫃企業在大陸發展,逐漸進入鉅額獲利時期,股市收益看好的一類股,在“中概股”中此類股票又最受資金追捧。

  號稱最專業的臺灣財經媒體——— 《財訊》雜誌曾經將統一、寶成與永記三家股票列為長線投資的“中國收成股”。此外,臺灣《財訊》雜誌還將“中概股”分為穩步上升的 “一線龍頭股”(如統一、寶成、臺泥、正新、成霖、鴻海、臺達電等)與投機活力較強的“二線代表股”(如味全、潤泰、遠百、光群雷、宏全等)。而如今,進入各類媒體所評定的龍頭股、績優股的“中概股”,數量越來越多。一位有十幾年炒股經驗的老股民高先生透露,自己從“中概股”身上賺了好幾棟樓。

  經過多年發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已達到一個相當大的規模,年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有數萬家臺商在大陸投資。根據臺灣證交所此前公佈的數據,在臺灣股市,60%企業與大陸發生關聯。

  臺商在大陸直接投資,使大陸對臺灣股市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些投資大陸的企業盈利好壞,會直接表現在臺灣股市上。而縱觀臺商在大陸投資的各類數據,絕多部分臺商都是盈利。表現于臺灣股市,就是“中概股”持續走強。

  歷史溯源:受捧十年有餘,未來還將持續炙熱

  2001年前後,臺灣一位基金經理人曾經公開預測,1990年前後,臺商掀起大陸投資“熱潮”,經歷十餘年的耕耘,未來10年將是收穫階段,由於臺灣人民直接買大陸股票,但可投資“中概股”,這將成為臺股未來的主流。

  翻閱臺灣股市大事記,這位基金經理人果然預言成真。2000年前後,“中概股”開始在臺灣股市變得活躍,很受資金追捧。黃啟乙舉例説,近些年,很多臺灣股票被“爆炒”,廈門人很熟悉的正新輪胎,直接受益於大陸汽車需求持續增長影響,其股價也是從十幾元漲到了七八十元。

  黃啟乙指出,雖然早在2000年,兩岸往來還不是很密切,但當時民間投資已經是很活躍了,反應到資本市場上,自然也是很明顯。自2000年那一波浪潮之後,臺灣股市上的大陸相關股,成為市場上很重要的一個類型。(記者 張燕娟/文 資料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