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赴臺交換學生:兩岸互動從“心”開始

2010年04月14日 10:5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薦稿人語:唐黎是我參與由賢德惜福基金會與復旦大學及海協會主辦的“2010上海夜未眠”活動中結識的年輕朋友,初識唐黎那天是個凜冽的寒冬清晨,當時他代表上海復旦大學來接待臺灣同學訪滬之旅,聽他興奮地提到即將到臺灣逢甲大學做交換學生。事隔一月,他已經走進我在臺北大學“政府與企業”的課堂隨堂旁聽。看著他坐在50多位臺灣大學生之間與我和班上同學相互一問一答,我只能説,海峽兩岸之間其實是沒有什麼不能跨越的藩籬與鴻溝的。唐黎與我的學生們互動交流既真誠又熱情,我知道這是一位細心敏銳的年輕學子,正在用心體驗臺灣的點點滴滴,而這篇短文大概也反映了今天許多大陸來臺的交換學生的想法吧。----臺北大學教授 鄭又平

  心理學上的“挫折理論”認為:挫折對人具有負向情緒反應,表現在現實的生活中便是由於心理的過度自卑而對外在事物的極度敏感。不難發現,無論大陸民眾還是臺灣民眾都有這樣的心理傾向。也正是這樣的因素,有時候兩岸的互動要麼如“同床異夢”,要麼似“隔靴搔癢”,經常處於兩端不滿的尷尬境地。解鈴還須繫鈴人,既然問題出在心上,那麼一切的措施還要從“心”開始。

  大陸同學常在電話裏問我:“為什麼臺灣人老是對我們那麼敏感,那麼敵視呢?”並不忘囑咐我:“出門可要小心啊!”我告訴他,臺灣民眾對外界確實比較敏感,但絕不敵視!我用這一個月來與臺灣的老師、同學、超市營業員、計程車司機融洽相處的故事推翻了認為臺灣人敵視大陸人的觀點。

  但接著我又告訴他,你若真的走進臺灣人民的歷史,特別是近400年的歷史,從荷蘭人到日本人的殖民統治,就能體會臺灣人民這種“敏感”的政治情感;你若用心走到他們獨特的生活經歷和生活需求中去,就能領悟到這種政治文化。這種心理我們應該學會去理解和尊重。

  同樣,臺灣同學也常問我:“大陸為什麼那麼鴨霸,在國際上到處打壓臺灣呢?”我告訴他,因為你不了解大陸人民的心理,一種自1840年以來遭踐踏,被侮辱的經歷已經在每個大陸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痛,昔日天朝上國的輝煌與近代被侵略的心理落差,時常會被觸碰而疼痛不止。如果你能理解到這一點,你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即使是輸掉一場普通的足球比賽人們也會久久不能釋懷;理解這一點,你就能理解為何在主權和領土問題上,民眾態度的無路可退。

  是啊,讓如此不夠自信的二者交往,能不互相猜疑、如履薄冰嗎?是時候改變了!大陸的人民要學會放下歷史的包袱,以更大方與自信的心態看待島內的訴求,不要把一切的問題都無限上升;島內的人們要學會走出後殖民心態的陰影,以更健康的心態和眼光看待兩岸的交往,不要把很多簡單的事情複雜化。看看歐洲,看看世界,體認潮流吧!

  我很幸運,在大學時代就能夠來這裡交換學習,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臺灣的秀美,用自己的心來體會臺灣人的熱情,用自己的大腦來對歷史情結等等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同樣,我希望更多的臺灣青年人到大陸走走看看,這才是解開彼此心結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碩士生、現為臺灣逢甲大學交換學生)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