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內蒙古遼代珍貴文物赴臺 臺北故宮希望延長展期

2010年03月27日 10:5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遼代彩棺、黃金面具、各類金銀器……我區115件遼代珍貴文物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受到臺灣同胞的歡迎,內蒙古博物院副院長付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高興地介紹了在臺展出的情況。展現內蒙古遼文化的“黃金旺族——內蒙古博物院大遼文物展”,2月5日至5月16日在臺展出。57件佔參展總數近半數的一級國寶文物赴臺展出,成為近年來我國國家一級文物去臺展出比例最高的一次展覽。

  據介紹,此次展覽展示契丹民族橫跨春秋戰國至宋遼時期的千年草原文化,展品包括金銀器、瓷器、服飾、用具等,展覽分五大部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敕勒川草原文明;匯聚四方文化特色的遼代馬具與生活工藝;遼代三大考古挖掘———陳國公主墓、吐爾基山墓、耶律羽之墓;靈魂不滅;永恒的宗教觀。這些代表了北方草原遊牧民族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審美情趣等內容的精美文物,反映出北方草原遊牧文明獨特內涵的博大精深。臺灣民眾在參觀中感受了草原文化的魅力。

  內蒙古遼文化魅力折服兩岸專家學者

  臺北故宮博物院每年都有一定的展期,場地需提前預訂。很早之前,此次展覽的主辦方之一———旺旺中時集團時藝多媒體就打算做一次“草原絲綢之路 ”的展覽,當時的想法是集合內蒙古、新疆、寧夏三省區的文物做一次專題展覽。然而,2009年9月份的內蒙古之行,中時傳媒在參觀完內蒙古博物院後,被以遼代文化為主的恢宏的草原文化徹底折服,當即決定,就辦一個大遼文物展!之後便開始選展品:以內蒙古博物院的文物為主,又從赤峰、通遼等盟市博物館調集了一部分遼代精品文物。

  付寧副院長介紹説,原訂於1月26日抵臺的展品,因國家一級品的數量超過規定,文物出境需經過進一步的審查。2月3日,幾番波折後,展品終於在開展前3天順利抵達臺灣,內蒙古博物院的專家們是在5日開幕當天才抵臺。

  燦爛的中華北方文化吸引了臺灣觀眾

  展品布展中,很多臺灣方面的學者與內蒙古方面的專家們進行了交流。臺灣方面專家一直以來很關注北方文化,如紅山文化、遼代和鮮卑文化等,但僅限于日常的學術交流,這次展出與直接交流讓他們對草原文化有了直觀的認識。為使展覽效應實現最大化,內蒙古博物院的付寧副院長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陳永志所長還就草原文化分別作了學術演講。2月5日,原定600人的開幕式,吸引了臺灣文化界、藝術界、政界、商界的1000多人到場。

  付寧説:“以前臺灣人對大陸的了解大多是黃河和長江,很多人都跟我説沒想到北方有如此輝煌的古代文明。就連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都説,能在臺北辦這樣一個展覽,對臺灣民眾來説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因為草原文化在華夏文化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他們在其中了解了完整的草原文化、契丹文化和遼文化。”周功鑫院長甚至在付院長從臺灣參加完開幕式回來後,還打電話詢問他能否將展覽延期到5月底。

  “黃金旺族”展覽結束後將受邀在一些省市展出

  其實,“黃金旺族———大遼文物展”不是內蒙古文物的第一次赴臺展覽了,早在2001年,當時的內蒙古博物館就已經在臺北舉行過一次主題為“草原文化”的展覽,文物數量與此次展覽差不多,只是“國寶級”文物較少,也沒有如此大的宣傳效應。去年11月,“蒙古族民俗文物展覽”也在臺灣展出過。“黃金旺族”在臺展出的同時,我區文物還在日本的東京展出,在比利時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也有我區文物在展出,內蒙古博物院的文物今年還將去美國參展……

  “通過文物交流讓外界了解內蒙古文化,這是文化交流的一個趨勢。”付寧副院長説,他剛接完山西省博物館館長的電話,受邀“黃金旺族”從臺灣回來後將先去山西省展出。浙江省博物館館長也已來過電話,邀請“黃金旺族”展覽回來後即安排去浙江展出。付寧副院長説:“對我區的遼代文物展各地都非常歡迎,已經有好幾個省的博物館聯繫過,真不好意思,只能先給他們挂上號吧。”(內蒙古日報 記者 劉志賢)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