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河南“臺灣村”村民分隔三百年後將回阿里山探親

2009年11月30日 12:5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11月3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三百多年前投效“反清復明”旗幟的臺灣鄒族勇士輾轉落腳鄭州,經歷多年波折後,勇士的後裔們已在河南鄧州市紮根。這批鄒族子孫知道自己真正的故鄉在臺灣,盼望多年,終於有機會到臺灣親眼看一看孕育父祖母們的那片山林阿里山,探視親人以及失散多年的族裔。  

  由中共南陽市委副書記賈崇蘭,率領的南陽政經、文旅業界代表團赴臺交流訪問,29日並於圓山舉行“宛臺文化旅遊經貿合作洽談會”,除以文化表演宴饗在臺鄉親與業界人士,並以當地深刻的歷史人文、豐富的天然資源、與完善的交通運輸與投資優惠方案,向臺灣的遊客與企業招手。

  南陽代表團團員約百人,在這次參觀拜會行程裏,安排了一項非常特殊的探親活動。原來這百多人團體中,有些是臺灣鄒族的後代,相隔數隔百年後,準備回鄉探親。

  2002年,南陽鄧州張村鎮上營村四十戶兩百多位居民,從祖先遺物中發現《鄧州臺灣土番墾屯陳氏家譜》,確認自己是臺灣少數民族的身份血緣後,就在村最北邊立下“臺灣村”牌樓。臺灣村的陳姓家族並跟著申請,將身份由漢族更改為高山族。

  一直以來,村裏居民有與漢人不同的深遂輪廓與膚色,也保有非常不同的生活習俗。除熱愛歌舞外,有一首守喪時吟唱的輓歌,歌詞內容是:“回去吧,回到大洋彼岸!那裏有阿里山,那裏有日月潭……”

  陳家人依稀記得自己有位先祖,姓“依那思羅”,是高級軍官。鄭成功收復臺灣後,1661年響應反清復明口號,15歲的鄒族青年告別部落,到鄭軍部將黃廷的部隊裏作馬伕,因驍勇善戰很受黃廷器重。清康熙年間,黃廷率十萬部眾歸附清廷,22歲的依那思羅,跟著接受清朝屯墾安排的黃廷落腳鄭州,並娶當地岑氏為妻生下四子,並取其妻姓諧音改姓陳取名為年。

  後來,黃廷再次出兵臺灣,陳年托其帶次子元勳、三子元傑回臺灣阿里山老家,打算他日告老還鄉回臺灣團圓。但陳年72歲病逝鄭州後,在臺與鄭州的後代便失去聯繫。

  目前的“臺灣村”居民,已是依那思羅的第十三代子孫。這個故事2004年傳到當地臺商吳天璽耳中,被感動的她回臺幫忙南北搜尋陳年次子、三子的後代。終於在2005年,找到陳家在臺灣這代的族長陳宗仁與其弟陳名利,他們還住在鄧州陳家族譜所記載的“貓地幹社”,也代代口傳著一樣先祖事跡。

  之後,又經歷四年等待,臺灣村的陳氏家族終能跨海赴臺。下周,他們將跟著南陽交流團上阿里山,不過,不是觀光買茶,他們可是回家探親呢!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