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綻放臺灣京劇之美——對話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

2009年11月20日 09:0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趙博)“在臺灣推廣京劇很辛苦,但苦中有甜;臺灣京劇的基礎很薄弱,但我們獨闢蹊徑,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正帶領京劇《金鎖記》在北京演出的臺灣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如是説。

  沒了貼花、髯口、文武場,少了鑼鼓點和水袖身段,由張愛玲經典小説改編而來的《金鎖記》一亮相便引起轟動。內旋深掘的故事情節、堪比崑曲的優美詞本、虛實疊映的舞臺設計、電影風格的服飾造型……很多觀眾走齣劇場時交頭接耳地説:“原來京劇還可以這樣演!”

  這正是王安祈領軍的國光劇團所孜孜追求的“文學京劇”。“我們試圖將文學注入京劇之中,還原這個古老劇種以情節觸動人心的藝術魅力。”王安祈解釋説。

  4歲開始看戲,而今年屆花甲,看遍了臺灣這許多年的政治亂象,也看到了京劇由此承受的式微命運,王安祈不諱言京劇在臺灣的基礎太薄弱。“不誇張地説,臺灣幾乎沒有傳統意義上的老戲迷了。大部分人不懂戲也從不看戲。臺灣京劇人才的培養更是青黃不接。”

  缺少角兒也沒有票房的慘澹局面中,國光劇團這個臺灣最大也最具實力的京劇院團,開始了發掘京劇文學性、從文化層面推廣京劇的新嘗試。

  從《天地一秀才》穿越時空、探尋人生價值,《三個人兒兩盞燈》以家國歷史對照女性幽幽情慾,《王有道休妻》凸顯女性視角重新建構文本……到《金鎖記》大膽運用現代戲劇和電影表現手法,演化出華麗而蒼涼的“張愛玲的世界”。

  “我們在編排新戲時不再拘泥于流派和主題,注重發掘能引發觀眾共鳴的人文視角,常常劍走偏鋒,呈現出忠孝節義之外的京劇世界。”王安祈説,打破傳統京劇線性敘事結構,借鑒蒙太奇的場景切換手法,首創跟隨主角思維流動的劇情,都是國光劇團這些年來的“創舉”。

  國光劇團甚至大膽嘗試“跨界演出”,與臺灣交響樂團共譜《快雪時晴》,與美國先鋒派話劇導演羅伯威爾森合作《歐蘭朵》,以京劇戲曲的典雅格律融合多元藝術形式,“就像品紅酒,幻化出細膩而豐富的層次”。

  這些嘗試吸引了“不懂戲也從不看戲”的臺灣觀眾走進劇場,《金鎖記》更是連滿十場。“觀眾不僅睜大眼睛、豎起耳朵來欣賞京劇藝術,而且敞開心扉,從京劇這個‘形’裏感受到作品的‘神’。”王安祈説,“這就是我們想要的。”

  作為臺灣傳統戲曲的重鎮,國光劇團不曾放棄對老戲的傳承。“但我們對經典劇目作出溫故知新的詮釋。以主題式的串聯重新包裝,回避了無法打角兒名頭的苦衷,也以突顯故事性吸引了更多觀眾。”王安祈説。

  今年春季,國光劇團推出“鬼瘋”主題的老戲匯演,劇目包括《李慧娘》《鍾馗嫁妹》《牡丹亭》《宇宙鋒》等。臺灣報紙的劇評給出“新觀眾眼睛一亮、老戲迷會心一笑”的評價。

  “不可否認,京劇已經不再是這個時代的流行歌曲,求新求變是必然之選。”王安祈説,“希望臺灣京劇的小小嘗試,為兩岸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瑰寶提供參考,也希望大陸同行和觀眾體認臺灣京劇獨有的感性之美。”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