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峽兩岸7對鄉鎮簽訂對口交流合作協議

2009年11月19日 09:4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福州11月18日電(記者 沈汝發)18日下午,在此間舉行的首屆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上,來自臺灣嘉義、宜蘭、雲林、高雄等縣市的7個鄉鎮與福建漳州市的7個鄉鎮簽訂對口交流合作協議。

  臺灣鄉鎮市民代表聯合總會秘書長劉冠雄説,鄉鎮對接是一種全新的、基層之間的合作模式,改變了過去僅限于高層政策層面的往來的模式,意義深遠。

  “臺灣一共有319個鄉鎮,70%至80%是農業鄉鎮,農業合作將讓雙方受益匪淺。”劉冠雄説。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表示:“臺灣現代農業起步較早,科技應用、市場行銷有比較成熟的經驗,大陸的農業有著市場、資源等傳統的優勢,加強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將為兩岸農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蔣孝嚴認為,海峽兩岸應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讓農業與國際市場結合、與先進科技結合、與觀光旅遊結合,推動兩岸農業産業的升級。

  漳州與臺灣地理、氣候條件十分相近,農業交流非常密切。漳州是“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批辦臺資農業項目978個。

  根據協議,這些鄉鎮將建立穩定的交流合作機制,共同推進兩地經濟發展。漳州市南靖縣南坑鎮鎮長張文章對這種交流十分憧憬:“南坑鎮正在大力發展咖啡産業,準備向臺灣方面學習他們的種植技術、行銷模式,發展休閒農業,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臺灣嘉義縣大林鄉與漳州薌城區天寶鎮簽訂了合作協議,重點發展花卉和水果。該鄉民眾服務社理事蔡文雄説,大林鄉的蘭花種植非常有名,外銷到美國、日本,而天寶鎮土地非常肥沃,資源豐富,兩地會定期往來,提高花卉和水果産業的産值。

  臺灣嘉義縣民眾服務社理事長黃文章也認為,透過基層的對口交流,才能讓雙方的交往長期延續下來,加深相互的感情,更了解對方,經貿交流才會更加密切。

  劉冠雄透露説,他將致力於推動臺灣319個鄉鎮都與大陸鄉鎮實現對接,以擴大基層交流,預計在明年10月底,將促成30多個鄉鎮實現對接,並實現互訪。

  農業部總經濟師張玉香表示,深化兩岸農業、經貿之間的溝通交流,推進兩岸農業在更廣範圍、更大規模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建設的發展水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