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編舞家林懷民:用肉身書寫《行草》

2009年11月13日 08:3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蘇州十一月十二日電 (周昕 周建琳)由雲門舞集帶來的《行草》今夜在蘇州科技文化中心大劇院進行公演。雲門“首領”林懷民和他的舞者用肉身書寫《行草》。

  “這是二十一世紀年輕人的身體與幾百年前字魂的對話”。林懷民這樣解釋《行草》的創作意圖,他説,《行草》意在創造一個氣場,讓觀眾得到幾十分鐘的安靜,多去想一點兒平時不會想的東西。

  《行草》是從書法美學中汲取靈感豐富肢體和內容的舞臺作品,“但《行草》的目的不在於表現書法。書法已經太妙了,不必用身體再去‘複印’”。 在現場,林懷民一次次地強調著《行草》與書法的不同。

  作為編舞者,林懷民説他最欣慰的是,雲門在殿堂式的劇院裏演過,也在臺灣南部的鄉間演過。同樣的節目,不管是給紐約知識分子,還是給農人和老太太看,儘管他們的知識結構完全不同,但是一樣開心。

  “你可以看不懂我在跳什麼,有感動就好。”林懷民感言。

  “中國人作曲,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則是林懷民在創立舞團的時候一直堅持的原則。 從一九七五年《紅樓夢》一直到一九九0年代的《九歌》,這些作品的表現形式雖然現代舞,但是看得出來,裏面很多都改編自京劇或古典文學,舞者的身形和一招一式,也有濃重的中國味。

  雲門舞集,臺灣第一個現代舞團,三十六年來,足跡遍佈世界各地,被譽為“亞洲第一當代舞團”。

  用舞蹈的肢體語言感動與激勵過無數觀眾的舞團創建者林懷民,這幾天在蘇州也過得格外熱鬧,接受採訪,講座。可內心,他卻出奇冷靜。面對票房熱賣、觀眾追捧,林懷民沒有召集舞者做熱情洋溢的演前動員,他對身邊的人説——在蘇州唯一的心願就是去網師園靜坐一小時。

  去雨中靜坐的原因,他沒有解釋,但他身邊的人覺得很正常,這就是林懷民。(完)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