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兩岸媒體記者近身感受湘繡生命力(多圖)

2009年11月06日 08:0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媒體“圍攻”湘繡大師艾玉奇老先生(台灣網 陳寧 攝)

 

  台灣網11月5日長沙消息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湘繡的文化魅力卻較少被臺灣同胞所熟悉。第六屆“兩岸媒體來湘聯合採訪”的第一站就來到了湘繡的發源地——沙坪。湘繡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讓兩岸記者感受到了一種生命的訴説與傳承。

  湘繡素有“繡花能聞,繡鳥能叫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之境界。來自聯合報的林宗盛和大部分臺灣記者一樣,對於湘繡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當他第一眼見到湘繡時,惟妙惟肖的繡畫使他誤以為這是一幅油畫。他告訴記者,湘繡的表現力太傳神了,尤其是人物的作品,儼然一幅油畫作品。

  如果説湘繡的傳統平面繡帶給大家的是感嘆,那麼難度更大的“雙面異色繡”、“雙面全異繡”帶給臺灣朋友更多的是神奇。在湘繡的一家工作室,我們有幸遇到了一位具有50多年豐富刺繡經驗的湘繡大師。在臺灣朋友的邀請下,她向大家進行了“雙面繡”的操作展示。從飛針走線的素手間,從專注於色彩的神態裏,從栩栩如生的作品中,臺灣媒體感受到了他頑強的生命力,感受到了湘繡演繹出的湖湘民間工藝的別樣風情。他們表示,這樣的特色文化在臺灣知道的人很少,湘繡的拍攝讓他們不虛此行。

  湘繡起源於民間刺繡,已有2000多年曆史,史稱“楚繡”,與蘇繡、粵繡和蜀繡一起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繡。湘繡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巧妙地將中華傳統的繪畫、詩詞、書法、金石等各種藝術融為一體,運用七十多種針法和一百多種顏色的繡線,充分發揮了湘繡的表現力,精細入微地刻劃了物象的外形和內質。(記者 陳寧)

 

 

正在繡制的孫中山頭像吸引了不少臺灣媒體拍攝(台灣網 陳寧 攝)

 

 

湘繡的人物作品栩栩如生,宛如一幅油畫作品(台灣網 陳寧 攝)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