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文博會:兩岸從"文化往來"邁向"共同打造文化産業鏈"

2009年11月02日 08:2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廈門11月1日電 題:兩岸從“文化往來”邁向“共同打造文化産業鏈”

  新華社記者 孟昭麗 沈汝發 許雪毅

  旨在深化兩岸文化産業合作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11月1日在廈門閉幕。本次交易會簽約項目達82個,交易金額達87億多元人民幣。

  “在兩岸的共同努力下,兩岸文化産業優勢互補,共同打造文化産業鏈。”國務院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在廈門表示。

  福建德化縣近日攜手臺灣導演李力安拍攝了電視連續劇《瓷魂》,展示傳統深厚的瓷文化。德化縣縣長李輝躍表示,德化正在規劃建設德臺陶瓷文化創意園先行試驗區,加強德化與臺灣鶯歌鎮陶瓷産區的合作,促進德臺産業對接。

  在大陸尋求與臺灣進行文化産業合作的同時,臺灣文化界也頻頻向大陸伸出了“橄欖枝”。

  文博會上,臺灣臺北縣開闢了專門的展區,向大陸展示其陶瓷、金屬工藝和動漫産品等。臺北縣文化局副局長邱建發説,政府搭建這樣一個平臺,來促進兩岸文化産業的對接。

  “兩岸文化産業各具特色,合作潛力巨大。”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秘書長李沃源説,大陸文化産業擁有深厚的底蘊,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市場,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而臺灣文化産業起步較早,在創意、研發、行銷、品牌經營、資本運作等方面具有優勢。

  在此次文博會上,李沃源帶來了其創作的《印象臺北系列》《清靜遠眺》等瓷版畫作品。李沃源説:“希望通過此平臺,和大陸方一起將瓷版畫推向市場。”

  “兩岸擁有共同的感情,共同的傳承。”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産業協會理事長、法蘭瓷有限公司總裁陳立恒表示,兩岸可以挖掘共同的元素,讓兩岸文化産業可以更快速走向全球。

  廈門兩岸民間組織交流中心主任謝鴻年也表示,兩岸文緣很深,文化資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相信兩岸文化産業攜手,一定會雙贏。

  今年7月,國共兩黨有關方面共同舉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所形成的29條“共同建議”中,關於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和深化文化産業合作的就有17項。

  “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發展,也為進一步拓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葉克冬表示,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已經處在新的歷史起點,面臨空前的發展機遇,展示廣闊的發展前景。

  文化部副部長、中華文化聯誼會會長趙少華在廈門表示,在當前金融危機導致世界實體經濟嚴重下滑的形勢下,文化産業逆勢增長、反週期發展,正迎來發展的關鍵機遇期。

  本屆文博會10月29日開幕,設置一個主展館和8個分會場。主展館內設福建省文化産業園推介展區、現代時尚主題展區、數字內容展區、創意生活展區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區等9個專題展區。

  “文博會正是集兩岸文化産業博覽、交易、交流、合作和研討于一體的文化盛會。”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國忠説,文博會就是為了推動海峽兩岸文化産業繁榮發展、共創雙贏。

  “當前兩岸關係面臨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形勢下,海峽兩岸文化産業界應深挖合作潛力,互利互補,推動兩岸文化産業共同發展繁榮。”趙少華表示,兩岸攜手讓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在國際文化競爭的舞臺上綻放異彩。

  “同時,隨著兩岸文化産業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彼此將逐步形成良性互動和依存關係。”葉克冬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港澳僑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