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胞“留守”上海度中秋掠影:尋花賞月樂團圓

2009年10月03日 15:1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上海10月3日電(記者許曉青 陸文軍)“明月、月娥、嫦娥、素娥……臺灣的姐妹中,這樣的名字還真多。”名字中既有“月亮”又有“嫦娥”的臺商太太李月娥,一邊忙著籌備中秋家宴一邊對記者説。

  3日是中秋佳節,與李月娥一樣,在上海及周邊地區工作、生活的數十萬台胞中有不少人今年“留守”上海過中秋。

  李月娥家的中秋宴設在自家花園裏,時而可以聞到桂花香。令她高興的是,今年中秋節自己的婆婆搭兩岸定期航班飛到上海來團圓,三代同堂,其樂融融。李月娥表示,定期航班開通後,“飛來飛去更方便”,一天之內分別安排在兩岸吃兩頓“團圓飯”,都不成問題。

  3日,在擁有超過3.8萬名註冊會員的“臺商太太新天地”網站上,一些“留守”臺胞呼朋引伴,發起了逾百人的“中秋賞花遊園會”。眾人相約上海朱家角的一處香草種植園,在近400畝向日葵、大波斯菊等組成的“花海”中徜徉。

  活動發起人、臺商蘇武説,遊園會將一直持續到深夜,大家在月光下吃家鄉風味的香腸、油飯,滋味一定好。

  獨自“留守”上海度中秋的女臺商楊妍蓁也有自己的過節“秘訣”。中秋時節正是江南菊黃蟹肥時,她準備約三五好友到上海市郊“訪菊問蟹”。

  “我的中秋心願是希望與大陸竹編同行交流切磋。”初次來到大陸就恰逢中秋節的臺灣民間手工藝人葉寶蓮説。與李月娥、蘇武及楊妍蓁略有不同,來自南投縣鹿谷鄉的葉寶蓮正忙於參展上海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博覽會。

  在民博會上,題為“千里共嬋娟”的臺灣女性工藝特展,吸引著遊客目光。葉寶蓮、周妙文等臺灣傑出女性手工藝師,一展竹編、陶藝、紙藝、漆藝等絕活。與之相呼應,蘇州“發繡”大師周瑩華等大陸著名女工藝師也飛針走線,大顯身手。中秋節裏,兩岸巾幗以各自巧手“爭奇鬥艷”,作品中不乏“嫦娥奔月”“花好月圓”等主題。

  “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話,是兩岸共同的故事。”李月娥説,寓意“月中嫦娥”的名字,在女臺胞中很常見。據了解,在上海臺生聚集的一些學校裏,小臺胞中也有不少名叫“月娥”。

  追根尋源,李月娥的祖上是大陸隴西的一支客家人,出生時名字由爺爺和父親一起決定。李月娥認為,中秋節是團圓節,包含著中華民族對孝道和家庭的重視。“父輩教導我們的好傳統、好習俗,我希望能借過節的機會,傳遞給我的下一代,比如尊老愛幼,比如時常掛念家人……”她説。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