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合作前景廣闊

2009年07月29日 09:3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福建新聞網德化七月二十八日電 題: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合作前景廣闊

  中新社記者 林永傳

  二十八日,前來福建德化參加海峽兩岸首屆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的兩岸專家代表,就建立生物多樣性和森林保護文化交流合作的常態機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會商。  

  “大自然創造了人類的同時,也為人類創造了紛繁美麗、複雜多樣的環境。在付出種種沉重代價以後,人類開始思索如何處理與之為伴的各種生命以及身邊的生態環境。和諧相處,善待自然,呵護生靈,已成為當今時代主流”,“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和森林保護的交流合作具有廣闊的舞臺和前景,將為兩岸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利用,謀求兩岸子孫後代福祉,為兩岸的和平發展做出大的貢獻”。

  參與研討和會商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林業大學教授馬建章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兩岸生物多樣性和森林的保護利用,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和前景,這是兩岸與會的八十多位該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一致認同的看法。此次研討會,臺灣方面在該領域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研究機構和專家幾乎都到會。

  臺灣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是臺灣擁有最多生物多樣性研究相關科系,備有最多教學研究人才,且對生物多樣性之保育與資源永續利用最具整合條件的綜合性大學,該中心主任徐源泰教授説,置身福建德化戴雲山間,“閉上眼睛再睜開眼睜,仿佛就是置身於臺灣山脈,兩岸生物多樣性的相像為合作研究、有序利用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臺灣東海大學熱帶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是臺灣推動生物多樣性研究及保育的重要機構,有較強的科研基礎力量,該中心林良恭教授認為,作為福建第一道山脈的戴雲山,與臺灣山脈一水相隔,犄角相望,是大陸連接臺灣的“綠色血脈”,臺灣低海拔物種與戴雲山的物種十分相似。

  該兩家權威機構與與福建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簽署了《關於開展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合作備忘錄》,三方將圍繞戴雲山脈與臺灣山脈生物多樣性相似性研究的需求,合作開展戴雲山境內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等領域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

  臺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臺南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等該領域的權威研究機構,都沒錯過這次與大陸同行交流的機會。

  此番與會的臺灣訪問團團長、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王明光教授認為,臺灣與大陸在生態系統、植被類型、動植物區係特徵、動植物種類和群落分佈等許多方面的相似性很值得合作研究。

  “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交流與合作,將促使兩岸在生態、環保、旅遊、科教、文化、民俗、宗教、農業、農村等方面建立起良好的合作與交流關係,達到資源共用、優勢互補、合作雙贏,促進兩岸和諧共榮”,與會專家寄予厚望。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