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機電産業第四波“西進”潮首選福建

2009年05月26日 15:0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國務院出臺支援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意見》,首屆海峽論壇在福建舉行,並推出相關惠臺措施,引發島內電機電子行業極大關注。相關人士表示,大陸支援海西建設,將為閩臺機電産業交流合作帶來持續利好,臺灣第四波登陸大陸熱潮也將首選福建。

  去年,臺灣電機電子及上下游産業年産值為2165.7億美元,佔島內工業總産值的48.8%;電機電子行業出口1187.4億美元,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6.4%,機電産業中12項資訊、通訊産品佔有率為世界首位。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焦佑鈞表示,機電産業雖然是島內最具活力的支柱産業,仍受到了金融危機引發的行業衰退影響,他創建的華邦電子去年面板産量也減少約三成。焦佑鈞認為,兩岸機電産業只有攜手合作,積極拓展大陸新興市場,及時把握大陸內需商機,才能推進臺商轉型升級,達到兩岸機電産業合作雙贏的目標。

  “大陸採購團、陸資來臺等,都將對臺灣機電産業産生正面影響,但産業復蘇仍需兩岸長效合作機制的建立。在此合作過程中海西應是首選之一。”公會副理事長鄭富雄認為,臺機電産業已歷經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三次“西進”的熱潮,國務院近期出臺支援海西建設相關意見,使得以産業升級轉型為主要內容的第四次熱潮,將福建作為登陸的不二選擇。

  鄭富雄還表示,福建是最早承接臺灣機電産業轉移的地區之一,以福州為中心的汽車和電子等行業已經“開花結果”;以廈門為代表的兩岸光電産業合作,也即將進入大容量模組技術標準商洽階段;閩臺兩岸在泉州南安的光伏産業合作態勢良好。閩臺合作的三大産業不僅具有互補性,也産生了一定群聚效應。“大陸支援海西,兩岸機電將走出初期資訊交流階段,開始更緊密的策略規劃。因此,我們對於閩臺五緣和先行先試的優勢非常看好,希望能儘快搭上海西這輛快車,開創兩岸産業合作雙贏的新局面。”

  “機電産業是兩岸分工合作項目最多的一個行業,由臺灣開發生産的面板、零組件和晶片,在大陸組裝成品後,七成銷往歐美和日本市場。”公會副總幹事羅懷家説,臺灣機電産品2007年銷往大陸約佔8%,去年上升到12%,預估未來還會繼續快速增長。面對大陸不斷增長的內需市場,福建應當成為臺灣機電業最重要的合作夥伴,“比如閩臺在廈門的LED産業合作,如果能夠發揮先行先試的優勢,儘早制定一個適用於兩岸的行業保準,不難預見,合作的品牌將引導世界市場的消費。”

  羅懷家還表示,在機電産業方面,閩臺兩岸應當優勢互補。臺灣在技術開發和生産管理等方面領先,如面板製造涵蓋了2.5代到8代;而福建則具有兩岸大三通直航、與內地通道逐步建立等市場行銷優勢,閩臺機電産業應儘快展開多領域合作。他建議,福建應當延長並完善已有三大機電産業集群的産業鏈,進行産業策略聯盟,制定相關行業標準,以及合作培養半導體高科技人才等,這樣才能更好具備承接島內産業轉移。

  海基會副理事長、原電電公會理事長許勝雄也表示,大陸積極推出經濟振興方案,家電下鄉等措施令臺灣電子産業受惠于“急單效應”。他説:“海峽兩岸産業互補合作,共同塑造更好的環境,兩岸機電産業才能更加遊刃有餘。”(駐臺記者 朱力南)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