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胞吳舉城情係故鄉 廣東梅州引種“百香果”

2009年04月14日 14:5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梅州四月十三日電 題:臺胞吳舉城情係故鄉 廣東梅州引種“百香果”

  作者 徐少同 涂永平 湯誼

  一位古稀之年的臺胞用自己的愛心與技術,帶動家鄉人們勤勞致富,他也因此獲得了鄉親們的尊敬。他就是曾在臺北市和新竹縣的警局任教官的吳舉城先生。

  一九七六年,吳舉城因病停薪留職後開辦農場,經營茶葉、水果、蔬菜等農副産品,後被選舉為臺灣南投縣議員,在八年多的議員工作中,全縣一百零三個農莊經常留下他的身影,南投的蔬菜水果等農産品也因此香飄島內外。

  一九八八年八月,廣東梅州舉辦客屬聯誼會,他從臺灣經香港、深圳、廣州、哈爾濱等地輾轉回到家鄉——梅州。笫一次踏上了故鄉的熱土,看到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感慨萬千,小時候阿婆教他“涯係客家人”的話語又迴響耳畔。在梅州的客屬懇親大會上,他禁不住嚎啕痛哭,當即發誓每年都要回家鄉一次。

  一九九三年秋季, 吳舉城突發奇想,臺灣的百香果生長旺盛,有奇異的營養和藥用價值,且銷路廣,耐儲藏,經濟效益好,素有“搖錢樹”之稱,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致富門路,何不在故鄉發展種植。於是,他從臺灣帶上二株百香果苗回到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用花盆栽種。經過悉心的呵護和管理,半年後,成功開花結果。

  臺灣百香果生命力極強,只需一些農家肥,不生病、不惹蟲,是名副其實的無污染綠色農産品。每年年初種植,五個月後開始陸續采收,收果期長達八個月以上,單果重達八十至一百二十克,畝單産在二千至五千公斤左右,價格每公斤賣四至八元人民幣。該果汁多味香,營養價值豐富。

  二00二年冬,梅州蕉嶺縣政協主席寧全興被他的精神所感動,親自登門拜邀請他前往大光村考察,論證並確認大光村的氣候水土是否適宜種植百香果。二00三年,大光村在吳舉城的幫助下種植了二十二畝百香果,采收時因市場價影響只賣每斤五毛錢,畝産收入兩千多元人民幣,比種植水稻多出幾百元,初次嘗到種植百香果甜頭的大光村村民第二年爭著種植臺灣百香果。二00四年,大光村種了一百多畝;二00八年增加到三百多畝。

  過去,大光村僅靠單一的水稻種植,每畝年收入最高也超不出一千元,如今種植百香果,每畝收入三四千元,最高可達七千至八千元人民幣,戶均增收一千元以上。昔日貧窮的大光村,在種植臺灣百香果帶動下逐漸走上了富裕路。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