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水果加速進入大陸 直航使兩岸共同受惠

2009年01月15日 15:0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廈門站陳賡、黃立新,劉東偉):隨著2008年12月15日大陸和臺灣兩岸被稱為“大三通”的通航、通郵、通商基本實現,臺灣水果可以直接航運至大陸,讓大陸人民吃上了更加新鮮可口、更為廉價的臺灣水果,而臺灣果農果商的收入也會因此增加,直航已使兩岸共同受惠。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臺灣水果就開始進入大陸市場。臺灣水果因為品種優良、口感獨特而受到大陸民眾的歡迎。2005年,大陸開始對部分臺灣水果實行零關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臺灣水果進入大陸市場的步伐開始加快。在這一背景下,大陸第一個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於2006年初在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廈門市建立。臺灣海峽兩岸農業協會秘書長蘇東華先生説:“廈門具有地理上的優勢,位置接近臺灣。因為水果、農産品屬於短期性的作物,所以在短期間必須要能夠(運)到各地去,所以廈門佔了很大的優勢。”

  從那之後,臺灣水果在大陸的銷售開始進入常態化、市場化運作階段,進口量逐年增長。以廈門為例,2005年進口臺灣水果僅200多噸,2008年就超過了1600噸。儘管如此,臺灣水果仍然動輒每公斤幾十元、甚至上百元人民幣,售價比美國水果還要貴,讓大部分大陸消費者望而卻步。原因是,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兩岸仍然沒有實現直接通商、通航,臺灣水果只能從香港或者日本轉机運到大陸,運輸時間長,成本高昂,水果折損率高、新鮮度低,導致臺灣水果在大陸市場缺乏競爭力。

  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歷史性地實現了海運直航,這使臺灣水果産業直接受惠。為了推動臺灣水果産業健康發展,廈門市建設了新的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並於今年1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不久前,廈門還舉行了首屆臺灣水果訂貨會,邀請來自北京、上海、南京、山東等地的大陸水果採購商與臺灣水果供應商進行面對面的洽談。臺灣地區青果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臺灣省農會、臺南縣農會、金門農漁生産運銷合作社等機構,紛紛來到“大三通”後舉行的首屆臺灣水果訂貨會上推銷自己的水果。

  臺南縣農會理事長洪木華先生親自當起導購員,向大陸採購商推介臺南縣的特色水果:“這是鳳梨,還有芭樂啦、蓮霧啦,那個是鳳梨的改良種……”

  過去臺灣水果經香港或其他地方轉机運到大陸,要4到5天時間,而兩岸通航、通郵、通商全面實現以後,只要半天就能在大陸市場上銷售了,這給臺灣果農果商帶來了巨大的實惠,洪木華説:“現在(臺灣水果)大概12個鐘頭就到(大陸)了,當然成本降很多,水果也比較新鮮,品質也比較好。當然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十分的信心!”

  臺灣海峽兩岸農業協會秘書長蘇東華先生在訂貨會現場也是忙得不亦樂乎,幫著來自臺南的水果商戶推銷産品。他説,臺南是臺灣水果産出大縣,那裏的果農果商都很看好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希望臺灣水果能夠通過廈門銷往大陸各地:“臺南縣是臺灣的農産最大縣,各個鄉鎮裏邊的這些農特産特別多,那我們主要把精緻的東西弄(介紹)到廈門這邊來,來呈現給大陸這邊。廈門應該是一個很好的(集散)地方,至少成本降低嘛,(降)兩三成沒有問題啊,食用者會受惠啦。”

  大陸各地的水果採購商也同樣看好臺灣水果在內地的銷售。濟南市堤口集團果品批發市場總經理展延懷先生從山東趕到廈門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到訂貨會上,與多家臺灣水果供應商簽下了供銷協議。他興奮地説:“沒直航的時候,一個是(臺灣水果)價格比較高吧,老百姓承受不了這個價格,銷售情況不是很樂觀。‘三通’以後,因為中間環節減少了,價格、品質、口感各方面都好了,老百姓肯定能接受。我們這次來就準備找幾家大的臺灣客商,簽這個協議。”

  新的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佔地面積1.87萬平方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為了給臺灣水果經營商提供更好的服務,集散中心內批發區、冷庫、展示廳、商鋪、檢驗檢疫除害等功能一應俱全。該中心依託現有的零售終端網路,在廈門多家超市設立了臺灣水果專櫃,同時,還借助遍佈全國的農産品行銷網路,將臺灣水果銷往大陸各地。

  目前,臺灣省農會、臺南縣農會、高雄青果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等29家臺灣商戶已經入駐新的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臺商入駐率超過90%。廈門市副市長黃菱女士表示,廈門將會繼續做強做大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讓兩岸民眾都受惠:“(兩岸‘三通’的基本實現)將會為廈門銷售臺灣水果帶來更加便捷的通道,能夠為臺灣水果進入大陸提供更加便捷的運營和交通渠道,我們的定位就是要成為臺灣水果進入大陸的重要集散中心。”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