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華夏文化紐帶工程負責人:溝通理念昇華兩岸情感

2008年08月19日 10:0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執行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李靖(資料圖片)

  台灣網8月19日北京消息 “兩岸同胞在奧運會上的相融相合,是中華民族展現整體力量、展現團結合力精神的最好時機。”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執行委員會李靖副主任説。他此次前來參加海峽兩岸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共同建設中華和平龍的活動,活動由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與臺灣中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發起。李靖副主任向我們闡述了活動主題龍文化的精神內涵,強調了兩岸間理念認同的重要意義。

  龍文化的精神內涵是“和諧共生,團結合力”

  談到“海峽兩岸共建中華和平龍”活動的發起過程,李靖副主任介紹説,2006年,華夏文化紐帶工程開始進行兩個迎接奧運的大型文化公益項目。一是在北京密雲縣建設中國印摩崖石刻,這一項目已在今年7月13日即北京申奧成功7週年之際落成;二是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籌建中華和平龍。

  李靖副主任説,作為一件實體文化標誌,中華和平龍要通過這項工程,獲得海峽兩岸同胞和海外華人對中華龍文化的高度認同。中國人一直自稱是龍的傳人,但龍的內涵和意蘊到底是什麼呢?華夏文化紐帶工程提出,龍文化的精神內涵可概括為“和諧共生,團結合力”,它主要從兩個基本事實得到證明。第一,龍的形像是諸種動物圖騰的合成:角是鹿、鬃是馬、鱗是魚、爪是雞、嘴是豬等等。這説明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大家把各自崇拜的圖騰合成到了龍的身上,使龍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象徵。第二,龍文化在民俗民風中最重要的體現是舞龍和賽龍舟,其特點是個人在集體競技中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滯後,個人要把力量完全融合到集體當中才能勝利。“和諧共生,團結合力”的精神內涵即由此提煉而出。

  “我們自己首先要在龍的文化內涵上取得一個共識,才能消除海外對龍文化的誤解,比如有外國人覺得龍有著青面獠牙,從而認為中國人也好鬥等等。”李副主任説,這次活動希望通過幾輪徵評,宣揚龍文化理念,能夠和臺灣同胞、海外華人達成一個共同認同的龍形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形象的,並在其中融入時代元素。2007年7月,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開始設計工作,2007年9月向全球發出了徵集公告。2008年3月,臺灣中華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蔡建郎先生主動提出臺灣中華文化藝術基金會願意介入和參與中華和平龍的建設活動,在臺灣進行宣傳和徵集作品。2008年5月,“海峽兩岸共建中華和平龍”活動正式展開。

  理念上的深播細耕,成為兩岸同胞感情交流的精神提升

  李靖副主任説,兩岸在中華龍文化的理念上早有共識。“和諧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蔡建郎先生曾經到北京與我會談,雙方一致認為,海峽兩岸同胞的和諧相處,除了觀光、旅遊、週末包機這種實際接觸與感情交流外,還應該有理念上的共識。這次陳振盛先生一行來京,我們將共同發表第二次徵集公告,會突出強調這個主題,為兩岸同胞在日常生活和感情接觸中提供理念支援。”

  李副主任坦言,這次中華龍文化的作品徵集有一定難度,因為要用藝術形象來反映抽象理念。臺灣方面專門請南投縣文化局局長陳振盛先生親自帶領隊伍進行中華和平龍的創作。目前由他將臺灣方面的作品綜合成三件,在今天的共建儀式上與大陸的作品同臺展示。

  第一件是雕塑作品,寓意是傳説當中中華民族人首龍身的始祖伏羲和女媧,兩人共同孕育了無數的龍子龍孫,中華民族形成了萬世一係、多元一體的龍的大家庭。“作品內涵豐富,立意深刻,體現了兩岸同根同祖的思想。”目睹過作品照片的李副主任評價道。第二件作品是一首中華和平龍的主題歌,名字叫“遙望龍的故鄉”,寓意龍的故鄉在大陸,來自大陸的先民開墾了臺灣。這首歌的精神和雕塑作品相一致:海峽兩岸同根一係,都是龍的傳人。陳振盛先生一行將現場表演這首主題歌,其中四名演唱者是臺灣少數民族。大陸方面也有一首主題歌“中華巨龍飛起來”。臺灣的主題歌將與大陸的主題歌進行一場PK。第三件是一幅書法作品。

  據李副主任介紹,兩岸這次展示的作品將共同放在人民網上,接納全球的意見進行修改,同時將繼續徵集作品,以求達到更完美的共識。初步計劃年底評選綜合成一件大家都能夠認同的象徵物,並爭取在明年新中國建國六十週年前將作品落成。

  而在整個過程中,臺灣方面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他們不斷地聽取臺灣同胞的意見,甚至要徵集更多的作品。李副主任強調,這是兩岸一次達成共識的過程,是一次精神層面的操作,是一場理念上的深播細耕。而這樣的精耕細作,為兩岸同胞在今後的感情交流和直接接觸中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礎。(賀晨曦)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楊雲濤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