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企聯會長張漢文:服務台商 深耕大陸

2008年06月05日 13:5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2007年4月16日在北京成立的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簡稱臺企聯),已滿周歲。在這一年中,臺企聯有哪些成長的足跡值得收藏?在未來的日子裏,人們對它又有怎樣的期待和祝福?為此,本報專訪台企聯會長張漢文先生。

  災區同胞的苦難我們感同身受

  記者:臺企聯近來有一個舉動讓我們感動。那就是5月12日四川發生大地震後,臺企聯在第一時間發出倡議並捐款。

  張漢文:畢竟兩岸骨肉一家親,四川災區的苦難我們感同身受。不少會員告訴我,看到新聞報道後,他們幾乎沒辦法睡覺,“那麼多小朋友成了孤兒,實在是太慘了!”所以,臺企聯得知大地震的消息後,立即向各地會員發出倡議書,號召會員和臺商積極行動起來捐助地震災區。倡議書發佈後,各地會員和臺商熱烈響應。短短兩天的時間,臺企聯就向災區捐款670萬元人民幣,捐款數目迄今仍在增長。大家都希望能夠盡一份力,為災區人民恢復生産、重建家園貢獻一份力量。

  記者:還有不少臺胞到災區做志願者。事實上,在越來越多的場合,我們都能看到臺胞的身影。臺企聯是全國性的大陸臺商聯誼組織,您作為會長,有沒有這種感覺?

  張漢文:的確如此。隨著越來越多的臺胞在大陸創業、生活,兩岸這種“一家人”的感知就越強烈。在大陸投資臺資企業的數量、規模不斷擴大,臺商已經成為大陸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群體,成為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和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臺企聯如何能更好地服務台商,為他們的發展排憂解難就顯得尤為有意義了。

  協助臺資企業尋找轉型升級樂土

  記者:您提到了“服務”。 那麼,這一年以來,臺企聯在為臺商服務方面做了哪些事情?

  張漢文:服務主要體現在幫助解決臺商在大陸創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比如説,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許多臺資企業,尤其是許多十幾年前就進入大陸投資的傳統製造業企業,在當前大環境下面臨著資源、能源、人才緊缺等影響其繼續發展的困難,面臨著轉型升級和産業轉移的需要。於是,臺企聯就著重在這兩方面服務台商。

  産業升級,創新先行。為此,去年8月26日至27日,臺企聯舉辦了“首屆兩岸企業創新發展論壇”。來自海峽兩岸近300名知名企業家、專家、學者圍繞企業創新發展的主題進行了探討和交流。此外,2007年10月至11月間,臺企聯還以“臺商企業轉型升級”為專題,分別在江蘇昆山和福建廈門主辦了兩場研討活動。

  為協助臺資企業尋找轉型升級的樂土,2007年9月28日至30日,臺企聯代表團赴黑龍江考察;2007年11月26日,臺企聯代表團赴四川考察;今年4月24日,臺企聯主辦了“2008皖臺經濟發展研討會”;5月17日臺企聯又協辦了在江西的“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和産業轉移研討會暨推介會”。

  記者:投資大陸的臺商進入“深耕期”,越來越多的臺商不再是“獨闖”大陸,而是全家總動員,那麼由此衍生的臺胞子女求學等問題,是不是臺企聯的工作範圍呢?

  張漢文:當然也是。子女教育對中國人來説始終是頭等大事。大陸的知名學府那麼多,很多臺商希望子女能在大陸讀大學。我們當然也希望能幫更多的臺胞達成心願。所以,今年3月28日,臺企聯和中國人民大學、東莞臺商子弟學校就聯合主辦了中國人民大學專場説明會,會上宣佈中國人民大學從今年起將增加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推薦保送臺生的名額,從每年的1名增加到每年3至5名;臺企聯推薦的報考中國人民大學的臺商子弟,人民大學將在當年相應錄取分數線的基礎上給予適當降低。不過,這只是個開始,臺企聯今後還將增加與相關部門和知名高校協商的力度,希望可以惠及更多的臺商子弟。

  其實,只要是與臺商生活有關的問題,都應該是我們的工作範圍。大家都知道,今年1月和3月,臺灣地區有兩場選舉,臺商們需要返鄉行使民主權利。為了服務台商,讓願意返鄉投票的臺胞能以最優惠的機票價格返鄉,臺企聯多次與兩岸航空公司溝通協調,最終使得航空公司根據實際情況增加航班、降低票價,而這可為返臺的20余萬台胞節省了不少錢呀!

  記者:“維權”是近年來兩岸經貿交流中比較受關注的一個詞,維護臺商合法權益一定也是臺企聯工作的重頭戲吧?

  張漢文:有貿易,有交流,摩擦就難免。維護臺商合法權益是臺企聯的重要功能之一,為此,臺企聯特別設立了權益保障功能委員會,對於所有投訴案件,都有專人專案負責到底。截至今年5月初,各地臺協、企業會員直接提交臺企聯的案件共計19起,內容涉及合同糾紛、合作合資、政策執行、行政管理、土地動遷安置補償、稅收等方面。目前已有9起結案,尚未結案的案件也有不同程度的進展。

  積極扮演“橋梁”和“紐帶”的角色

  記者:除了服務,臺企聯還扮演什麼角色?

  張漢文:臺企聯還應該是“橋梁”和“紐帶”吧。臺企聯應該在臺商與政府部門間充當“橋梁”。像針對廣大臺商關注的國家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臺企聯就積極向政府部門反映臺商的意見與建議,為國家制定相關實施細則提供了參考。

  臺企聯還應該是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紐帶”。兩岸經濟交流規模和領域的不斷擴大,合作層次的不斷提高,不僅會增進兩岸同胞的相互聯繫和共同利益,也會為臺灣企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

  記者:在臺企聯1歲生日的時候,您有什麼生日寄語嗎?

  張漢文:回想臺企聯成立時的場面,我還是很激動。臺企聯從無到有,本身就是一個期許,是臺商對深耕大陸、持續發展的期許。如今,臺企聯已經一歲了,就像有的家長希望子女成為教授、律師、醫生……我希望臺企聯能夠成為這樣一個“五項全能的人”——能為會員和臺資企業服務,能增強會員間聯誼以及會員與政府部門間聯繫,能維護會員合法權益,能推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能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因為這是臺企聯成立之初的宗旨。(記者 李煒娜)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