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專業人士急赴成都 培訓心理社工

2008年05月27日 09:5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臺北五月二十六日電(記者 劉舒淩 陳立宇)二十六日下午,記者在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大樓舉辦的記者會中得知,包括臺灣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王育敏在內多位臺灣心理衛生專業人士正趕赴成都,進行現狀評估後將儘快在當地災區展開心理志工培訓。

  臺灣多位相關領域學者專家也準備根據需要隨時趕往四川;專業領域涉及志工訓練、心理創傷預防、社區心理組織以及精神醫學等。

  臺灣中華心理衛生協會二十六日舉辦“對四川救災的提醒”記者會。主辦方提出,地震受災者需要面對驚恐、傷痛,參與救災的志工、軍人、消防也需要情緒上的支援、抒發壓力;否則,未來出現“創傷反應”,反而需要更深度的協助。

  該協會提出,必須對災民、對衝到第一線的救災人員進行“心理危機處理”的訓練。

  兒童福利聯盟為“九二一”大地震中一百三十余名孤兒服務近九年。據該團體的專家王美恩介紹,王育敏原擬定為上海民政部門進行孤兒心理輔導志願者的培訓;但來自成都民政局的支援請求更為迫切,今天下午她與一位同事緊急趕赴當地。

  王美恩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成都方面初步提出將對三百多名老師、志工進行心理輔導的培訓工作;兒福聯盟將儘快作出課程規劃,同時已招募近二十位有長期兒童輔導經驗的臺灣社工員,將分梯次前去授課。

  震災發生時,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前任理事長張德聰正在四川;災難發生後,他馬上與北京師範大學、西南大學專家合作,輪流進入災區掌握災區各種人群的心理狀況。張德聰透過心理衛生協會轉達,此刻,臺灣心理救助專業人士能夠幫忙的,一方面是提供相關經驗、媒體教材,另一方面是為大陸志工及專業人員進行訓練。

  在震後最短時間內,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王浩威醫師將翻譯自美國的書籍《災難與重建:心理衛生實務手冊》的電子版發往北京的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也在第一時間將其寄到地震重災區,進行震後心理干預工作。

  王浩威和多位同行將“九二一”以來累積的臺灣心理衛生研究成果以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一併告知大陸各地專家。他也準備好了前往大陸的證件、衣物等等,隨時出發。

  但王浩威也表示,汶川地震造成的創傷遠比“九二一”更嚴重、範圍更遼闊,四川社會也有其獨特性,經驗未必能夠照搬;因此,目前協會將匯整醫師、學者資源,根據災區需要幫哪個部分,隨時配合在專業支援上做調整。

  四川大學心理係教授格桑澤仁當天也透過電話在記者會中講述四川目前亟需的支援:持續的參與、對不同人群分別進行研究和輔導。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呂淑貞表示,希望心理學界、實務界大家一起來幫忙,儘快做一個資源的系統整合,幫助四川同胞在最快的時間裏復原。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