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煙臺博物館新添十件文物 臺灣老人捐藏品(圖)

2008年04月24日 09:21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于濟長展示藏品

  煙臺大眾網4月23日訊 (通訊員 王金定 記者 張俊 見習記者 劉美玲) 怕子孫後代保護文物的意識淡薄,保存不好,今天上午,來自臺灣的七旬老人于濟長老人向煙臺市博物館捐贈出了個人收藏的十余件文物,煙臺市文化局局長徐明向老人頒發了證書。  
  
  據介紹,此次捐贈的文物是于老長輩于洪起先生所留,有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議任命狀、京師大學堂畢業證書、中華民國監察院監察委員委任狀、雞血石陰陽章一對、范父印版一面、磁鑲照片一張、楷書對聯一幅、小楷條屏一幅、于洪起及夫人李氏照片各一張。 
 
  針對這次捐贈,博物館工作人員指出藏品,三大價值:京師大學堂畢業證書和中華民國監察院監察委員委任狀是博物館首次收藏的革命類文物。另外,于洪起書法藝術具有很高價值。最重要的是,這次捐贈的藏品對煙臺地方史研究是相當重要的資料。  
 
  今年75歲的于濟長,從6歲離開老家棲霞後這次是第四次回到故鄉。這次特為文物捐贈回到故鄉,捐獻時于老表示希望這批文物能得到很好的保護並對廣大市民開放,讓更多人能了解光榮革命歷史。
 
  相關連結:
 
  于洪起(1877——1940),字范亭,山東省棲霞市連家莊清河口村人。1902年入京師大學堂學習,1905年留學日本,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創立同盟會,膠東的留日學生爭相加入,如徐鏡心、謝鴻、于洪起等。1907年回鄉分管山東提學使司兼山東汶萊學堂和山東優級師範教習,並與謝鴻濤一起創辦煙臺東牟公學,積極宣傳廢除科舉制度,振興教育、開辦新學,展開革命活動,各地革命青年來此求學者甚多,達200余人,南北各地的革命志士來此下榻,因而東牟公學成為辛亥革命北部聚議之所。該校均由同盟會員擔任教員,宣傳革命思想,鼓動血氣方剛的革命青年,投身到推翻滿清的革命運動中。1908年7月,于洪起等發起成立以學界為主體的山東礦産保存會,“以設法挽回,斷不絲毫退讓為宗旨,以原集資本收回自辦為手續”(同上書),廣泛聯絡各界人士開展鬥爭,反對德國人侵略山東礦權。1909年任山東省咨議局秘書。1911年武昌起義後,參加煙臺獨立運動。1912年任山東都督胡瑛顧問,並任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議員。1913年任眾議員議員。1915年參加討袁活動。1917年任護法國會眾議院議員。1924年創辦煙臺先志中原,任校長。1928年任江蘇省政府秘書,1931年任南京國民黨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1940年10月病逝。于洪起擅長書法,行楷參以魏碑,尤以草隸見長。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