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島內80後爭相涌入 大陸成臺人才求職首選地

2008年03月23日 10:5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再過三個月,島內又有上百萬大學生要涌入社會。面對島內經濟不景氣引起的就業困境,媒體給畢業生們支招説:“你不是念錯係,也不是沒能力,關鍵是工作地點要改變,追逐‘薪’大陸。”據臺灣“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透露,2000年以前去大陸工作的臺灣人,以40多歲的失意、失業者居多,現在則是單身年輕、白領逐漸增加,其中不乏有留學背景、8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中、高階主管人才。


  島內80後爭相涌入 大陸成求職首選地

  二三月正是就業、跳槽的高峰期,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裏,一群25至30歲的臺灣年輕人,在飛往上海的候機樓裏熱絡地交流著。一位穿著時髦的女子興奮地説:“上海公司通知我去面試。” 身旁是她已在上海落腳的朋友,另外三位陪同前往的女伴也隨之附和:“我們也去看看,也很想到大陸工作。”不止赤臘角,連澳門、韓國濟州島等從臺灣轉機到大陸各城市的候機樓裏,也常看到這類意氣風發的臺灣年輕人。“這群人充滿冒險精神,是一群有遠見的新臺灣工作者”經常和這個階層打交道的“1111人力銀行”人才派遣中心執行長黃宇鄉説。

  據臺灣媒體報道,島內人力資源專家觀察認為,與10年前不同的是,從臺灣到大陸工作的群體,從質和量上都發生了變化。10年前,諮詢去大陸工作情況的人,以40歲左右的居多,現在下降至30歲以下,不少海外留學生學成後也不回臺灣,直接把大陸當作求職首選。還有家長在孩子選擇大學專業時,也會詢問將來適不適合到大陸發展,如果答案肯定,如釋重負;反之,則愁眉苦臉,“到大陸已成為求職者必經的途徑。” 

  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在臺灣老是開不成的同學會,到大陸卻能隨意湊上一桌。一年多前,“104人力銀行”大陸地區獵才總監黃至堯外派到上海時,意外發現他的幼兒園同學轉戰香港、小學同學情定蘇州、高中同學落腳深圳、大學同學定居上海、研究生同學人到北京。“誰會想到,失去聯繫多年的同學竟在上海開起同學會。”他置身陸家嘴浦發大廈32樓的辦公室裏,細説這段境遇。

  比黃至堯早8個月到上海的知世行銷諮詢公司文案指導胡惠華,透過MSN才知道週遭朋友都陸續到了大陸,從28歲到38歲,有男有女,有創業有成家。

  國際品牌紛紛進駐 大陸成為“世界職場”

  臺灣《遠見》雜誌與“104人力銀行”合作的兩岸工作潮調查顯示,高達45.1%的臺灣上班族想到大陸工作,已擁有大陸工作經驗的人為18.6%,正在尋找大陸工作機會的也有16.9%。不論何時,104、1111人力網站上,尋找大陸工作機會的人數遠超過可供職缺的一倍以上。短短10年,臺灣從“錢”進大陸,演化到“人”進大陸的新局面。

  為什麼這麼多臺灣年輕人願意跨過一道海峽,到大陸闖一闖呢?當全球化越來越深入的今天,財富勢必往有發展潛力的區域流動,人才也會被有價值的經濟體吸引。在兩岸經濟體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臺灣人才自然往大陸靠攏。 2007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創13年來新高,同時也是連續第六年達到兩位數的水準。反觀臺灣,卻停滯在4%左右,另外去年公司解散、撤銷及廢止家數增加到4萬多家,刷新歷史紀錄。這也難怪“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會將矛頭指向“不振的經濟”,一潭死水的臺灣就業市場,加快了人才出走的腳步。

  對比臺灣的蕭條,走在上海南京西路的商圈裏,國際名牌古馳、香奈兒、迪奧、路易威登等爭相跟遊客“拋媚眼”,甚至還包括奢華名貴的諾基亞VERTU手機,還有沒在臺灣設櫃的時裝品牌H&M、ZARA等。去年4月,H&M店在上海開業時門口排起長龍,動用公安維持秩序,“上海的錢不只淹到腳目(即淹腳背),是淹到大腿”。當國際企業、知名品牌紛紛進駐大陸一級城市,這也意味著大把大把的工作機會正在大陸等著你。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