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峽兩岸攜手打造都市農業新天地

2008年03月11日 09:4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海峽兩岸攜手打造都市農業新天地
--記海峽兩岸(江蘇昆山)農業合作試驗區

  “星期九”農莊:無心插柳柳成蔭

  離開昆山市一路向西,在距市區十多公里外的陽澄湖東岸,有一處佔地600余畝的“世外桃源”——星期九生態休閒農莊。這裡綠水環繞,九曲河道隔離出了桃花島、梨花島和一個個分別飼養著牛、羊、馬、鹿和兔子的小島。

  雖然已是數九寒冬,園內仍有許多奇花異草鬱鬱蔥蔥,包括臺灣特有的檸檬香茅、迷迭香、九層塔、百里香等。

  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見到了這“世外桃源”的“莊主”——來自臺灣的王九全先生。

  上世紀90年代,現年57歲的王先生到大陸發展,在廣東東莞和昆山開有多家塑膠廠和電子廠。説起創辦“星期九”的初衷,他笑著説:“本來只是想種菜給自己廠裏的員工吃,沒想到因為搞的是有機、無公害而成本太高,只好請來專家,不斷提升、不斷發展,從種植生産型轉而走上休閒、觀光農業之路。”從2005年開始,王先生既是為了興趣,也是為了健康,陸續投資5000萬元,終於打造出了今天的“星期九”。

  據王先生介紹,“星期九”堅持用有機肥料,堅持不用化肥、農藥,這樣作物産量不高,而成本卻比較高。在有機、無公害的理念沒有得到社會廣泛認同之前,這肯定是要賠錢的。但王先生説,做農業就要舍得,有舍才有得。我們目前就是“以工養農”,如果眼光放長遠,這是農業的發展方向。

  “星期九”緊挨著的陽澄湖是水源保護區,為此他們在莊園四週挖了一條全封閉的護城河,使莊園的河道、湖面自體迴圈,所有的生活污水都經過處理,飼養的動物糞便處理後變成種植作物的有機肥,真正做到污染零排放。

  在休閒、觀光農業這個領域,“星期九”不但是江蘇省裏的龍頭企業,而且是全國170多家旅遊定點會員中的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頗有名氣的水鄉旅遊景點周莊,在昆山人的眼中,也不過是和“星期九”、亭林公園一樣,只是“聯票”中的1/3。

  做大做強生態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

  昆山市委書記張國華在規劃2008年工作的一次市委全會上提出了新要求: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要全面進入實質性運作,積極發展規模高效示範農業基地,推進農業設施化、標準化生産和産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昆山市農林局副局長吳雲林把這個願景描繪得更加具體:試驗區將整合海峽兩岸資源,重點引進現代育種、基因工程、農業資訊等相關技術,發展生物有效利用、功能性食品開發和標準化生産,打造優質糧油産業帶、特色果蔬産業帶、特種水産産業帶和農産品集散交易中心,形成高效特色農業産業鏈。同時依託周莊、錦溪、千燈三大古鎮和陽澄湖、商秧湖、淀山湖三大湖泊,綜合利用歷史、人文、自然生態、農業和農村文化等元素,進一步做大做強都市生態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

  背 景

  海峽兩岸(江蘇昆山)農業合作試驗區于2006年10月17日正式宣佈成立,是全國唯一經商務部、農業部、國臺辦審批的縣級市試驗區。創辦伊始,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園區規劃,並於2007年6月通過了專家論證。

  昆山市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給自己的定位是現代都市農業,致力於發展外向、精緻、高效、生態、規模農業。試驗區內共分高科技農業、特色農産品(食品)産業、高效生態農業、都市生態觀光農業等四個部分。

  目前區內外商總投資19.61億美元,其中臺商佔一半左右,主要有生物科技、食品加工、種苗花卉等。

  《人民日報》 ( 2008-03-11 第11版 )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陽艷萍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