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廈門:構築“海峽西岸”重要交通樞紐

2008年03月07日 10:0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記者  何樹河  陳少峰  盧麗婉

  “廈門正在建設的城市快速通道、城際連接通道、海空港國際連接通道,已為廈門架構出一個現代化立體的交通網路,到2010年,廈門將基本建成海灣型城市框架,成為我國東南沿海和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中心城市,成為海峽西岸一顆耀眼的明珠。”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市市長劉賜貴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描繪。

  以港立市  通達五洲四海

  劉賜貴代表説,廈門港地處臺灣海峽西岸,是全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沿海主要港口、集裝箱運輸幹線港和對臺航運主要口岸。近年來,廈門堅持“以港興市”的方針,不斷加快海、陸、空等對外通道建設和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在我國東南沿海和海峽西岸打造一個現代化的立體交通樞紐。目前,廈門港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開闢了集裝箱班輪航線85條。通過廈門港可達日本、韓國、東南亞、地中海、歐洲、美洲、香港等四十多個世界主要港口和國內各地。

  他説,廈門與臺灣一衣帶水,隔海相望,閩臺兩地人民有著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五緣”關係。廈門港到臺灣省的高雄港僅165海裏,自開放臺灣同胞赴祖國大陸探親旅遊以來,廈門就率先開通兩岸海上試點直航,率先實行兩岸包機直航等。2007年又開通了廈門至澎湖的貨運直航,貨運直航不到十小時。去年,海峽兩岸民眾交往的橋梁“廈金航線”年運送旅客67.7萬人次。廈金客貨直航、廈金旅遊航線,已成為臺胞往返兩岸的“黃金通道”。

  建設城市、城際快速連接通道

  構築空港國際連接樞紐

  劉賜貴代表説,廈門正在積極破解交通難,大力推行快速公交戰略,構建一個以人為本的和諧交通體系,努力形成半小時交通圈。屆時,廈門市城區間任意兩點的時空距離將控制在半小時以內。目前,容量大、速度快的廈門快速公交系統(BRT)和一系列交通改善工程正在緊張建設中。根據廈門市城市發展規劃和用地佈局的原則,廈門將形成以快速公交為骨幹、普通線為主體、特色線為補充的公交綠色快速通道。

  他説,廈門市區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進出島僅有海堤、廈門大橋和海滄大橋三條通道,限制了廈門人民出行。目前,廈門正在加快建設杏林公鐵大橋、集美大橋和翔安海底隧道,來拓展廈門島對外連接通道。這三條出島通道建成後,將新增20個進出島車道,形成“一隧一堤三橋”共32車道的進出島通道。

  廈門的鐵路原來只有一條鷹潭至廈門的鐵路,被稱為“盲腸尾”。劉賜貴説,在國家支援海峽西岸發展的帶動下,在鐵道部和福建省的大力支援下,廈門鐵路的歷史正在被改寫。目前,連接周邊、輻射周邊的福州至廈門、龍岩至廈門、廈門至深圳的三條高速鐵路已經陸續動工興建。另外,沈海高速公路(福州——廈門段)復線、廈門到安溪高速公路、廈門至成都的高速公路、廈門至漳州跨海大橋已經動工或正在籌建中。這些交通幹線建成後,廈門將成為我國鐵路網的重要節點和東南沿海的鐵路主樞紐,經濟腹地將延伸至贛南、湘南、粵東乃至中西部廣大地區。

  劉賜貴告訴記者,在謀劃廈門的交通時,除了地上跑的,海裏遊的,天上飛的也是廈門打造立體交通樞紐的重點。廈門機場是國內民航第十一大機場、第五大口岸機場,是臺胞出入祖國大陸人數最多的口岸之一,是兩岸春節、中秋、清明客運包機的重要航點,它已成為中國東南沿海主要對外通道。目前,廈門正在加快高崎機場三期工程的建設,爭取成為兩岸“三通”定點直航機場和東南亞樞紐機場。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