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側記

2008年02月27日 09:2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桂林的魅力真不小

  2月25日,來自祖國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旅遊協會、旅行社代表近 600人,以及來自寶島臺灣的旅行社代表約 300人歡聚桂林。聯誼會成了大家了解桂林的難得機會。

  來自臺灣的旅行商陳良傑每年都要組織不少的臺灣遊客到桂林來,但這是他自己第一次來桂林。親身體驗之下,他感覺桂林山水比原先提供給遊客的宣傳資料上所寫的還要美。在他眼裏,桂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很融洽、很和諧。他在街上轉了一下,親切之感油然而生,有回到家中的溫馨感覺。他説,回去以後對遊客推介桂林旅遊時,底氣更足了。

  臺中童綜合醫院的童俊榮對桂林山水很是著迷,他説聯誼會後還要輕鬆地旅遊,好好地了解桂林。

  在參加海峽兩岸聯誼會商討合作開發旅遊産品的同時,臺灣同胞還十分關注桂林的災情。在了解了桂林市的受災情況後,臺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姚大光當即向桂林紅十字會捐款 1萬元人民幣。“錢不多,這代表了我對災區人民的一點心意。”姚大光説。

  宣傳資料供不應求

  發名片、接名片,發資料、接資料,來自臺中童綜合醫院的童俊榮在 2月 26日上午舉行的聯誼會業務洽談交流會上,為推介醫院的觀光醫療業務忙得手發熱、發酸。

  他是第一次參加聯誼會,當天上午準備的 100多份宣傳資料,不到兩個小時就告罄,下午特意多準備了一些。“洽談業務很重要,見見老朋友、結識新朋友也是很重要的。”他一邊笑臉迎接來諮詢的人,一邊告訴記者。去年在臺北旅交會上,他認識了寧夏旅遊界的一位人士,碰巧在此次聯誼會上又見面了,感覺分外親切。這次他還結識了不少新朋友,大家一起探討旅遊業的發展,相互學習,其樂融融。

  像童俊榮先生一樣,海峽兩岸的旅遊業人士都在不停忙碌著,業務洽談交流會熱鬧非凡。這是一次朋友的聚會、一次友誼的合奏,也是旅遊發展思路的一次交流碰撞。

  臺北豪鵬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誠的宣傳很有特色,他自己充當主持人,一路行一路講,介紹旅遊線路,並製成光碟,在聯誼會上用筆記型電腦播放。他説,這比紙質的宣傳資料更直觀、更形象,更能打動人。他還隨身攜帶著錄影機,準備把桂林的美景拍下來,回去給臺灣遊客介紹。

  會場裏,蘆笛景區管理處也在做宣傳,有“國賓洞”之稱的蘆笛岩吸引了不少旅行商的眼光。

  40多家媒體聚焦聯誼會

  在聯誼會上,聚光燈都對準海峽兩岸的旅遊業者。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他們是這場盛會的主角。新聞中心也是不能被遺忘的角落:拿著採訪本、話筒和聚光燈的“老記們”,他們在會場上奔走如飛、奮筆疾書的身影,成了會議的另一道風景線。

  據旅遊部門介紹,為了儘快把聯誼會的資訊傳播出去,新聞中心準備了15台電腦,記者可以免費暢通地上網發稿、傳輸信號,裏面還提供了列印、複印、傳真服務。中國移動公司在新聞中心旁邊設立了手機免費充電服務,他們的通訊應急保障車也保障了信號的穩定。這裡還有網路視頻電視直播,記者在新聞中心就能了解到主會場的實況。這個溫馨的環境被記者親切地稱為“記者之家”。

  採訪報道此次聯誼會的媒體有中央、自治區、市屬媒體及臺灣媒體共41家90多名記者。每個記者都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忙。為了報道好聯誼會,中國新聞社十分重視,特意派了4名記者採訪。中國改革報駐廣西記者站副站長莫紹嘉也在高強度地工作,每天發稿兩篇。老家是桂林的他告訴記者:為聯誼會、為家鄉宣傳,我們義不容辭。

  《桂林日報》好搶手

  聯誼會還發生了這樣一段插曲:2月24日,為了更好地展現桂林、臺灣兩地的旅遊情況,《桂林日報》特意用兩個整版的篇幅濃墨重彩地介紹桂林旅遊資源和臺灣旅遊資源,報紙被贈送給參見加聯誼會的客人。就在聯誼會開幕當天,很多客人追著工作人員索要這份報紙,説報紙不夠。

  “我們覺得很奇怪,原定每人贈送一份的報紙怎麼會不夠呢?經核實才發現,原來很多客人看到版面漂亮的報紙後,紛紛收起來準備帶回去作個紀念。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特意增加了近100份報紙,這才滿足了客人的需要。”聯誼會組織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本報記者陳尤英 韋鳴飛)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