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藝人盼著上春晚 吳宗憲直言“求之不得”

2008年01月22日 14:52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距離2008年春節還有半個多月時間,關於“春晚”的各種話題持續炒熱,有什麼精彩的節目,哪些明星會露臉,成了觀眾和藝人們都關心的話題。與往年一樣,這股熱潮也涌到了臺灣,不少島內藝人和經濟公司早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希望在“春晚”上露個臉。據報道,臺灣歌手費玉清和小天王周傑倫將分別演唱具有中國傳統意境的歌曲《千里之外》和《青花瓷》;而人氣組合S.H.E,已被選中演唱《中國話》。

  “保密人物”輾轉上春晚 搭設兩岸交流新橋梁

  S.H.E被臺灣媒體稱為“華人世界第一女子演唱團體”,也深受兩岸年輕人的喜愛。2007年5月,S.H.E在新專輯《PLAY》中,推出了主打歌曲《中國話》。“扁擔長板凳寬,扁擔想綁在板凳上……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這原本很平常的歌詞,曾一度引發“獨”派叫罵“捧中國大腿”,但這首歌一時間仍佔據了各大歌曲排行榜的榜首,並被歌迷追捧。而周傑倫創作的兩首中國風歌曲《青花瓷》和《千里之外》,網上點擊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如果S.H.E今年獻藝“春晚”,將延續“春晚”1984年以來年年有臺灣藝人的慣例。對於去年在“春晚”上獻唱的臺灣歌手陶喆、蔡依林、張韶涵,很多大陸觀眾仍記憶猶新,而對於第一個吃“春晚”螃蟹的臺灣藝人黃阿原可能就比較陌生了。當年,正是黃阿原的輾轉尋根,搭起了“春晚”這座兩岸藝術交流的獨特橋梁。

  黃阿原是臺灣著名電視製作人、主持人,早在大學時代就創作了《一支小雨傘》等流行歌曲。大學畢業後,他邁入演藝圈並迅速成為紅遍全臺的電視人。黃阿原生在臺灣,但在父輩的教導下,知道自己的根在大陸。1982年,黃阿原赴日本訪問,他來到中國駐日大使館時受到了使館人員的熱情接待,並鼓勵他回大陸發展。回臺後黃阿原日思夜想這件事,經過一年的考慮、籌備,他打定主意闖大陸。為防止臺當局從中作梗,他特地迂迴日本輾轉來到大陸,成為央視海外電視中心的顧問。

  1984年,央視“春晚”總導演黃一鶴提出一個大膽設想——邀請黃阿原作為主持人參加“春晚”。此時的黃阿原尚屬“保密人物”,參加全國性節目非常敏感。不過,導演組頂住了各方壓力,也打消了黃阿原的種種顧慮,令他最終成為參加“春晚”的第一位臺灣藝人。當年“春晚”,黃阿原不負眾望,將自己的經驗與導演組分享,比如“春晚”日後的現場抽獎就是來自他的提議。晚會結束時,當黃阿原與來自香港的陳思思、張明敏,一起站在舞臺上向全國人民拜年時,全球華人都感受到了兩岸三地一家親的骨肉親情。 

  費翔收幾麻袋求愛信 淩峰春晚找到另一半

  黃阿原的精彩亮相,大大鼓舞了央視“春晚”決策層,自那以後邀請臺灣藝人獻藝,成為“春晚”的常規節目。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個歌手,即“偶像男人”費翔和“光頭歌手”淩峰。

  當年被歌迷拿來與高倉健相提並論的費翔,1986年從美國回中國大陸尋求發展。1987年“春晚”,導演決定邀他登臺,不僅點名讓他唱《故鄉的雲》、《冬天裏的一把火》兩首歌,還同意他邊唱邊跳迪斯可。費翔俊朗的模樣、帥氣的舞姿和迷人的藍眼睛,給大陸觀眾帶來極大的享受。晚會後,費翔的穿著和髮型一時間在大陸被爭相仿傚,央視還收到了好幾大麻袋由年輕姑娘寫給費翔的“交友信”。同時,費翔的唱片銷量高達2000多萬,創造了中國唱片市場的奇跡。

  另一位在“春晚”影響較大的臺灣藝人是“光頭歌星”淩峰。1990年,淩峰一副光頭、一頂帽子亮相“春晚”,詼諧風趣的風格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隨後,他拍攝了專題紀錄片《八千里路雲和月》,向臺灣同胞介紹大陸的風土人情,同時他還邀請楊麗萍等大陸藝人赴臺演出,做起了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也正是因為參加了1990年“春晚”,淩峰還俘獲了一個青島女孩的芳心,成為“大陸女婿”,開創了兩岸婚姻風氣之先。

  費翔、淩峰之後,潘安邦、文章、姜育恒、潘美辰、庾澄慶、孟庭葦、任賢齊、周傑倫等臺灣藝人,都曾亮相“春晚”。他們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我想有個家》等歌曲,不但在大陸傳唱至今,有的還被觀眾評為“春晚”最佳節目。

  臺灣藝人在“春晚”的表演形式,也日益豐富多彩。1991年,臺灣著名體育評論員傅達仁給觀眾講過笑話;1994年,臺灣著名“女花臉”王海波清唱過京劇《鍘美案》;1999年,臺灣演員王思懿參與表演了小品《同桌的她》;2002年,臺灣表演工作坊帶來了相聲短劇《誰怕貝勒爺》;2006年,臺灣相聲演員朱德剛和劉增鍇表演的《新説繞密碼》更是博得滿堂彩。在眾多來自臺灣的節目中,最令觀眾難忘的,恐怕是2003年趙明、麥緯婷一家自創自唱的溫馨歌曲《讓愛住我家》。通過觀眾票選,這對來自海峽兩岸的夫妻和他們一雙可愛的孩子,捧走了當年“春晚”歌舞類節目一等獎,這也是非專業歌手第一次拿走這個獎項。

  臺當局阻撓藝人參加春晚

  大陸娛樂業的發展,讓島內藝人對這個巨大的市場不敢怠慢,如果能在“春晚”上露面,無疑是打開大陸市場或保持影響力的最佳途徑。有報道説,臺灣任何一個藝人,要是能接到央視“春晚”的邀請,無不歡欣鼓舞。2006年亮相“春晚”的臺灣相聲演員劉增鍇就説:“作為臺灣演員,能有機會在‘春晚’表演相聲,十分榮幸。”2007年,當得知被“春晚”選中後,臺灣歌手張韶涵激動得“就差沒落淚”,直到晚會開場前,她還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直言參加“春晚”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主持人一直是有關“春晚”的熱門話題之一,今年自然也不例外。縱觀二十幾年的“春晚”史,主持陣營也曾出現過3個臺灣藝人的身影,包括1984年首次主持“春晚”的黃阿原和1985年的朱苑宜、1993年的李慶安。近年,有意主持“春晚”的臺灣藝人越來越多,有關新聞也越炒越熱。

  2005年“春晚”前,臺灣“綜藝天王”吳宗憲對“春晚”表示了極大興趣:“主持央視‘春晚’太爽了,我主持觀眾最多的一次也只有3億,但‘春晚’可是13億啊!如果能有幸主持,我求之不得!”到了2006年,吳宗憲對“春晚”癡心依舊,他的徒弟還對媒體説:“希望觀眾一人一票把吳宗憲送進‘春晚’。”2007年春節前,媒體盛傳臺灣名模林志玲將主持“春晚”,林志玲聽説後表示:“那將是我的榮幸!”

  不過時至今日,頑固阻撓兩岸交流的臺當局,還是對臺灣藝人參加“春晚”大為不滿,給他們貼上“賣臺集團”的標簽。一些藝人在臺當局的重壓下不得不放棄參加演出,比如2005年,張惠妹和蔡依林就不得已選擇留在臺灣過年,而人氣王周傑倫則遠赴美國。島內媒體對此評論説,臺當局簡直就是用政治白色恐怖來控制藝人的自由。(記者 于洋)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