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福建省政協委員:把福建建成臺胞心目中真正的原鄉

2008年01月21日 08:5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福州一月十九日電 題:“創建臺胞心目中真正的原鄉”

  作者 羅欽文 張彩林

  “加強對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把福建建成臺胞心目中真正的原鄉”,這樣的呼聲,在正於此間舉行的福建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清晰可聞。

  福建是眾所週知的臺胞重要祖籍地,臺灣島內民眾百分之八十祖籍在福建。因此,直到現在,閩南文化仍是臺灣鄉土文化的主要形態,客家文化也在臺灣社會佔有一定比重,媽祖文化更深深根植于廣大臺胞的心中。

  在眾多的臺灣民間信仰中,據考證百分之八十是福建先民開臺時帶往的。其中,媽祖信仰已是臺灣民眾共同的民間信仰文化,作為祖廟所在地的湄洲成為了臺胞心目中的聖地,每年有逾十萬台胞前往朝拜。開漳聖王、保生大帝、臨水陳夫人等民間信仰,同樣祖廟在福建,在臺灣擁有眾多信眾,每年吸引為數不少的臺胞回來進香謁祖。

  來自福建省臺盟的江爾雄委員由此呼籲,福建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擴大兩岸譜牒文化交流,注重與臺灣宗親的譜牒銜接,建立海峽兩岸尋根網站,開展尋根謁祖、敦宗睦族活動;促進以民間信仰為載體的民間交往進一步發展;發揮文化整合作用,增強兩岸民眾的文化和價值認同。

  如今,作為福建廈門、泉州、漳州一帶地方方言的閩南語,在臺灣島內十分流行;閩南的歌仔戲、布袋戲、提線木偶、南音等傳統戲曲藝術樣式,廣為臺胞所喜聞樂見。這是閩南文化在閩臺淵源上的具體體現。

  福建省臺盟副主委兼秘書長江爾雄説,閩南文化應該進行全方位的保護,對方言、民俗等易於流失的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尤其要加大力度;對於具有物質文化形態的民居、寺廟等,要進行大面積、全街區的全面保護。

  在臺灣社會居民結構中,福佬人是一個民係,客家人也是一個民係。客家人是臺灣社會中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有獨特的客家方言、文化。雖然客家先民遷播臺灣大多是由廣東前往的,但客家祖地卻在福建。

  “可順應島內拯救客家文化運動的趨勢,發揮島內客家鄉親的民間力量,促進以閩西為代表的福建客家聚居區與島內客家人的交流,注重福建客家人聚居區方言、民間文化的傳承。” 江爾雄委員説,要加強對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基礎性研究,梳理臺灣文化與福建文化深層次的傳播與嬗變關係,以正視聽。

  目前,一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已在泉州掛牌成立,正力推閩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福建各地每年舉辦的媽祖文化旅遊節、公祭客家母親河、客家山歌節、關帝文化節等種種活動,也以文化為紐帶,搭起一個個促進兩岸民間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平臺。

  文化成為維繫兩岸人民的共同血脈。“把福建建成臺胞心目中真正的原鄉”,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行動,“保護祖地文化,推動民間信仰交流和閩臺族譜對接,吸引更多臺胞來閩尋根謁祖、探親訪友,擴大民間往來,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精神文化紐帶”。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