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謝長廷先祖曾是清朝將軍 祖籍地福建東山

2007年12月18日 13:2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網12月18日電 澳門《新華澳報》載文稱,民進黨二00八年“大選”提名人謝長廷已得知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的先祖墳墓及其先祖祖居、神主牌被發現的消息,而其族人也表示,希望謝長廷能夠回來,為祖墳掃墓。

  老家人多方尋找 已確定無疑

  文章披露,謝長廷過去雖然知道自己原籍福建省閩南地區,但不知道是哪一個縣。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任“立委”的謝長廷曾經幾次訪問大陸,到過廈門、北京等地,沒有到過東山。他曾託人到閩南“尋根”,但沒有著落,故一直都有“尋根”之思。二000年七月他在高雄市長任上當選民進黨主席,準備應廈門市長朱亞衍邀請訪問鷺島時,就有請求大陸有關方面幫助他“尋根”的打算。但因受到黨內基本教義派及臺灣行政當局的阻撓,這一願望未能實現。然而,他要“尋根”的想法一直並未泯滅,曾對臺灣地區的謝氏宗親團體有所表露。

  今年六月之後,當謝長廷在民進黨初選中勝出後,臺灣謝氏源流委員會致函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謝氏委員會,要求協助搜尋謝長廷祖籍。但由於只是表示謝長廷祖籍可能在閩南,並無詳細資料,故謝氏委員會無法給予協助。九月中旬,臺灣謝氏源流委員會再次傳真致函福建省姓氏研究會謝氏源流委員會,比較詳細地介紹了謝長廷族係情況和具體線索。函中説,“臺灣民進黨謝長廷的祖籍地有説在漳浦,有説在南靖,更有説在同安,莫衷一是。現據可靠消息是在詔安二十六都(郡)。然而,詔安只有一都至五都,沒有二十六都,所以確切的祖籍地尚需查覓。謝長廷的先祖(遷臺祖)名叫謝光玉,謝光玉的兒子謝建雍(小名‘虎魚’),清代在臺灣澎湖任協臺,謝建雍兒子謝升源為滬尾(今臺灣淡水市)守備(五品官),謝升源子謝慶瑞。謝慶瑞有三子,季子叫謝五珠。謝五珠有三子,長子叫謝泮水。謝泮水有二子,長子叫謝仁壽,謝長廷是次子。”

  十月三日,謝氏委員會漳州分會成立大會在龍海市榜山鎮召開,漳州市各縣(市、區)一百三十多名謝氏代表參加了會議。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謝氏委員會原會長謝宗楷在會上要求大家根據臺灣方面提供的有關資料,將詔安、漳浦、東山三縣作為查覓謝長廷祖籍的重點。他認為:“二百多年的歷史不算久,應該能查到。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一、查地名:清代詔安有沒有與二十六郡字音相似的地方?二、查族譜,哪本族譜有謝光玉、謝建雍(‘虎魚’)的世系?三、查官職,能否查到清代任澎湖協臺及臺灣淡水守備的名字?有無關於謝建雍、謝升源的記載?四、查遷徙,哪個村于清代有遷臺者?五、查瞻依堂神主牌 ,有沒有謝光玉的?請大家幫助查,有點滴線索就與我們聯繫。希望能成功。”

  參加此次會議的東山縣五常堂謝氏理事會秘書長、六十三歲的縣農機廠會計主任(退休)謝玉三,依據臺灣宗親提供的謝長廷先祖(遷臺祖)光玉、兒子謝建雍等資料,發現與自己收集整理的《東山謝氏歷代名人》資料相符,並想起銅(金本)村謝氏宗親曾多次向他提到謝光玉、謝建雍祖墳的事,突然驚覺:銅(金本)村兩座謝氏祖墓竟是大家苦苦覓找的謝長廷祖墓。為慎重起見,謝玉三又查看了自己隨身帶的數據,並通過電話再次與五常堂謝氏理事會理事謝國棟核實。隨後,向大會主持人提交有關資料,並宣佈説,“不用再找了,謝長廷祖籍地就在東山島。”

  十月六日,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謝氏委員會副會長、謝氏委員會漳州分會會長謝國城專程趕到東山島康美鎮銅(金本)村,對謝長廷先祖兩座墳墓進行現場核查,確認兩座墳墓的墓主姓名及立碑石子孫姓名等記載與臺灣謝氏源流委員會來函提供的族係情況相符;十日下午,有關文史專家及謝氏宗親又在東山縣銅陵鎮頂街發現謝長廷先祖故居及神主牌,這兩次發現證實:謝長廷祖籍地在福建東山無疑。

  先祖曾是大將軍

  謝光玉墓位於銅(金本)村凈山頂,座北朝南,墓地二百多平方米,墓碑上清楚地記載著謝光玉為“清皇誥封武功將軍(從二品)”和子孫立石的姓名、時間;其兒子謝建雍墳墓在附近的銅(金本)村(地名西崎尾),也是座北朝南,墓碑、墓地比謝光玉大二倍以上,墓前左右豎立兩根石燭、兩頭獅子,墓碑上記載著謝建雍(諱名紹周)為“皇誥授武功將軍”和子孫立石的姓名、時間。

  但是,起初令人不解的是為甚麼謝光玉、謝建雍父子埋葬時間同為道光拾參年癸己梅月(西元一八三三年四月)呢?

  據考證和臺灣提供的有關記載,原來,謝長廷先祖謝光玉清康熙十九年(西元一六七三年)遷居臺灣。謝光玉生育兩子,小子兒謝建雍(字紫文,號謝彤詔,諱名紹周,俗名“虎魚佬”),清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中三甲進士,任陜西省鳳翔知縣,臺灣安平(澎湖)任協臺(副總兵),清皇誥授武功將軍。謝建雍兒子謝升源任滬尾(今淡水市)守備(五品官),謝升源子謝慶瑞。謝慶瑞有三子,季子叫謝五珠、謝五珠有三子,長子叫謝泮水。謝泮水有二子,長子叫謝仁壽,次子謝長廷。在道光拾參年癸已梅月(西元一八三三年四月),即是謝建雍中進士一百週年之際,謝光玉的墳墓由其孫兒謝升源、曾孫謝慶瑞(係長廷曾祖父)等人,連同父親、祖父謝建雍的墳墓一起從臺灣遷回祖地銅(金本)村埋葬。

  謝長廷先祖的這兩座墳墓基本完好無損。銅(金本)村謝氏族親介紹説,這與謝建雍墳墓旁立有詔安縣縣令清道光拾肆年柒月初六(一八三四年,當年東山屬詔安縣管轄)豎立的《關於保護謝氏墳墓的公示》石碑有一定關係。保護公示石碑上規定:“其祖墳前後左右……在長九十弓步(一弓步約一米)、寬八十弓步界限內,嚴禁軍民等侵葬、採草木侵佔墳墓以及放牧牲畜踐踏等事,如敢不遵者,地保及管墳家人據實稟縣,將給予嚴懲……”數百年來,謝氏族親每年堅持組織為這兩座祖墳掃墓、壓紙錢等祭拜活動。

  祖墳祖居保存完好

  銅(金本)村謝氏大祖祠也保護完好,是全縣謝氏活動交流的主要場所。每年春秋二祭,全縣謝氏宗親集中到此祭拜,平時是銅(金本)謝氏老人的活動中心。

  而謝長廷先祖的祖居,則是銅(金本)村內一座古式磚瓦杉木結構房屋,分有多間長房子,總長約三十多米、寬約二十多米,只是有的木門框和部份墻壁已破舊剝落。庭院空間正廳門楣上方刻有“總戎遺澤”四字。過去門前豎有石旗桿。

  謝長廷先祖謝光玉、謝建雍的神主牌,就保存在這座祖居內三米高的神龕內。謝光玉的木刻神主牌比兒子建雍的神主牌大很多,依稀可見表面雕花漆金,正面浮雕金字寫著:清皇浩封武翼都尉光玉謝公,三品水人端恪林氏主。孝男:建明、建雍,出嗣子:林懋、螺生。孫兒:升、蒲、艾、魁。抽出神主牌背面蓋板,只見底板毛筆字很清晰,裏面寫著:故父諱石字光玉行五,生於乾隆庚子五年九月二十三日辰時,卒于道光壬午年二月十六日戌時。清皇顯妣待贈慈惠謝母林氏。孝男:自西(建明)、自東(建雍),出嗣子:自南(林懋)、自北(螺生)。孫兒:蒲、艾仝奉祀。

  謝建雍神主牌雖然比父親小,但上端雕花刻字更顯得高貴。正面浮雕字寫著:清皇誥授武功將軍建雍謝公神主,出嗣子:蒲,孝男:士艾、升源、升魁。孫兒:福等仝奉祀。抽出神主牌背面蓋板,只見底板用毛筆字清晰地寫著:父諱紹州(注:與墓碑周同音)公武義將軍行二,生於乾隆庚子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辰時,卒于道光辛卯十一年正月十三日辰時。

  根據《東山縣謝氏遷臺記略》,明朝萬曆四十五年(一六一七年),朝廷下令長期衛戌澎湖、東山的一萬六千多青壯年到澎湖服役,銅(金本)村謝茅友等一批謝氏青壯年退役後定居澎湖或臺灣。

  明永歷三年(一六四八年),鄭成功舟師東山島,謝氏不少青壯年參加鄭成功軍隊收復臺灣,後定居臺灣。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銅(金本)村部份謝氏鄉親遷居臺灣基隆,每年回祖地銅(金本)村參加春秋二祭。清康熙四十二年(一七零三年),探石村部份謝氏鄉親遷居臺灣漳化縣社頭鄉。清道光年間(一八二一年)銅(金本)村長房敦本堂十一世謝愈昌與妻子林勤慈及兒子全家八口人,十二世謝哈、謝誠等和十三世謝晏、謝水杏等二十多人移居臺灣臺中開基九張梨村。

  謝長廷先祖墳墓、神主牌及祖居發現後,相關消息刊登于十月八日及十月十一日的東山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編印的內刊《東山政訊》上。此消息傳開後,引發福建省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關切,而銅(金本)村的謝氏族親們也高興地表示:“謝長廷第六代祖祖墳終找到了,實現了臺灣謝氏族親多年的願望,希望謝長廷能夠回來,為祖墳掃墓。”(富權)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