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專訪賴聲川:北上大陸做“兩岸文化”整合者

2007年12月17日 13:1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二月七日,在臺北市著名的老劇場——紅樓劇場,第十一屆“臺北文化獎”在這裡頒發。賴聲川先生創辦的“表演工作坊”以及“耕莘實驗劇團”創建人黃英雄獲得本屆大獎。圖為臺北市長郝龍斌向“表演工作坊”的賴聲川先生頒獎。 中新社發 陳國華 攝

  中新社臺北十二月十六日電 題:賴聲川 北上大陸做“兩岸文化”整合者

  中新社記者 陳國華 董會峰

  賴聲川,因《暗戀桃花源》、《這一夜,WOMEN説相聲》而被大陸民眾熟悉起來的臺灣話劇名家,今年在兩岸頻頻得獎,包括臺北文化獎、北京創意人物獎、上海風尚音樂貢獻獎。

  在本月初的“臺北文化獎”頒獎典禮上,中新社記者約訪賴聲川先生,謙遜、隨和的賴先生欣然答應。日前,記者來到“表演工作坊”的新戲《如影隨形》綵排現場觀賞,並作了專訪。

  從二00一年《千禧夜》到北京上演,賴聲川就開始被大陸所認識,但因為“非典”,“表演工作坊”在大陸的演出中斷,而賴聲川在北京創辦的“北劇場”也停止了運作。

  二00六年,賴聲川再次北上,在北京、上海等地巡演“表演工作坊”的經典劇 《暗戀桃花源》、《這一夜,WOMEN説相聲》,引起轟動。至此,賴聲川在大陸的二次進軍有了一個高起點的開端。

  當記者問到,到大陸演出,目前有何困難時,賴聲川説,在北京、上海等文化演出市場較成熟的地方,幾乎沒有大的障礙,工作都能順暢地進行,但內陸省份稍有欠缺。目前最大的困惑是,在大陸的演出,沒有長期的時間表,許多演出都是兩周前才能定,這在工作程式上很難安排。

  賴聲川稱,這也説明,大陸的演出市場還有待完善,正因為這樣,機會才多,未來的發展空間才大。

  説到在大陸市場的發展規劃,賴先生稱,希望今後在大陸能有一個固定的據點,有一批主創人員在這裡工作,將 “表演工作坊”的工作經驗與“大陸文化”相結合,紮下根來,進行創作演出,慢慢成長,這樣“表演工作坊”才能在大陸“長成”一道持久的風景。

  賴先生稱,兩岸文化有那麼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差異的地方。有許多優點,兩岸是相似的,而不同的地方,正在積極去適應。

  對於北上的動因,記者問到,是不是因為臺灣文化創意産業近年來沒落了。賴先生稱,目前,臺灣文化産業不如當年景氣,但不是沒落。臺灣民間創意仍然十分旺盛,只是當局的文化“本土化”使臺灣的文化産業視野變小了。

  但不管沒落,還是旺盛,臺灣的文化創意産業還都會向大陸跑,因為那是觀眾那麼多的地方,還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可以利用。“為什麼不去重新整合兩岸文化,生出更多更美的作品呢。可以説,北上,是對臺灣、大陸雙贏的。”

  賴聲川表示,他對於整合“兩岸文化”,充滿期待和激情。當他看到大陸觀眾看他的劇,又哭又笑,和臺灣觀眾表現一樣時,他真的很感動。(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董潔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